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国学古籍

通玄真经

  •  《通玄真经》即《文子》。唐玄宗崇道,於天宝元年(742)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称其书为《通玄真经》。刘向《七略》存《文子》九篇,《汉书。艺文志》录九卷。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为十二卷。过去历来被认作伪书。1973年,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文子》残简,其中与今本《文子》相同处有六章,有学者据此认为其并非伪书,而是部先秦古籍,但经後人窜乱。《文子》解说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道」的学说,又杂揉名、法、儒、墨诸家,宋濂《诸子辨》称其为《道德经》的义疏。现存唐徐灵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宋朱弁《通玄真经注》七卷,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皆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今人李定生、徐慧君撰《文子要诠》(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通行於世。

作者:徐灵府

淞隐漫录

  • 淞隐漫录(又名《绘图后聊斋志异》)

    版本:1884-1887年陆续刋于《申报》发行之《画报》,后由上海点石斋结集出版。一百一十八则。作者:王韬

    内容:记叙作者三十年来可惊可愕之见闻。

    ==============================================================================
    本书又名《后聊斋志异》,是近代风行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本书就是他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藉以抒写平日牢骚郁结的作品。书的内容相当广泛,笔致全学《聊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描写生动细腻,字里行间,常带感情,读来娓娓动人。

作者:王韬

文明小史

  • 版本:光绪廿九(1903)年五月至光绪卅一年七月发表于李伯元自己主编的《绣像小说》第一至第五十六号,逐日连载。六十回。光绪卅二(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作者:李伯元,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上元人(民国后,上元并入江宁县)。生于清同治六(1867)年,少时擅制艺诗赋,多次赴秋闱乡试,未中举人,断绝求取功名的意愿。到上海先后创办指南报、游戏报、繁华报,善写嬉笑怒骂文章。最后主编《绣像小说》。光绪卅二(1906)年逝于痨病,死时仅四十岁。着有《官场现形记》、《庚子国变弹词》、《海天鸿雪记》、《李莲英》、《活地狱》卅九回(吴跰人与茂苑惜秋生二人合力续至四十三回)、《中国现在记》、《文明小史》与其它用笔名不可考的文章作品。生前曾被推荐应经济特科,拒绝迁就,当时舆论认为难得。

    内容:叙述1900年庚子事变后,中国在顽固守旧与全盘西化两种极端思想冲击下的社会百态。本书准确描绘了动荡时代的人性丑陋,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李宝嘉

九章算术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承先秦数学发展的源流,进入汉朝后又经许多学者的删补才最后成书,这大约是公元一世纪的下半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分别是:方田、栗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正式确立,当中有以下的一些特点:1.是一个应用数学体系,全书表述为应用问题集的形式;2.以算法为主要内容,全书以问、答、术构成,“术”是主要需阐述的内容;3.以算筹为工具。

      《九章算术》取得了多方面的数学成就,包括:分数运算、比例问题、双设法、一些面积、体积计算、一次方程组解法、负数概念的引入及负数加减法则、开平方、开立方、一般二次方程解法等。《九章算术》的思想方法对我国古代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隋唐之际,《九章算术》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更被译成多种文字。作者:(汉)张苍、耿寿昌、(魏)刘徽注

作者:古本晋劉徽注

醒世姻缘传

  • 《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是一部共一百回、长达百万字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通俗世情小说,它以描写一个家庭为中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比较尖锐和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小说皆以平民家庭生活为其主要内容,写一个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其中对惧内现象的描写尤为精彩,从中笔者归纳出男人惧内、女人泼悍的社会、经济、生理、心理因素。惧内现象昭示着男权文化的式微及妇道教化的失败,也体现了妇女对低下社会地位的不满,对一夫多妻制的反抗。而作者对“悍妇”的丑化、兽化,对其悍恶行为的极度夸张,正泄露了男权社会的恐惧与无奈。全书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文笔汪洋恣肆,语言流利通畅,人物描写幽默诙谐、个性分明,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实属少见。

    《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直接反映现实人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史料价值。与《金瓶梅》借用《水浒传》原有的框架结构、时代故事不同,《醒世姻缘传》虽也托为明代正统至成化年间的史事,但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据此有论者认为《醒世姻缘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这可以说《醒世姻缘传》表达出文人驾驭章回小说的能力的提高,这在整个小说史上无疑是一种进步。

    这部书署名“西周生辑著”,这“西周生”到底是谁呢?这部书究竟成于何时呢?有关这方面的争论。自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1933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把所收到的《醒世姻缘传》版本加以排比与校对,出版了新的排印本。徐志摩应邀为这部书作序,胡适应约准备考证出这部书的作者及写作年代。他前后花了六七年时间,费了不少心血,终于写出了《(醒世姻缘传)考证》一文,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胡适自己也认为这个难题的解答非同小可。

    由此看来要解决《醒世姻缘传》之谜,如同解决《金瓶梅》之谜一样,绝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马上就能办到的。

作者:西周生

图画见闻志

  •   我国古代绘画理论极其丰富,但因当时印刷条件限制,刻板或手抄时常用谬舛衍误发生。为了给今天专业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学习研究资料,我社在[文化革命]前出版了《中国美术论着丛刊》,内容包括绘画、书法、工艺诸方面的理论著作、技法研究、史料传记等等,请专业工作者根据善本进行校勘,加以断句,以方便读者。本书六卷,北宋郭若虚撰。这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作的一本重要美术论着。《历代名画记》叙古代画家,至唐末会昌元年为止(公元八四一)。郭若虎此作,则“续自会昌元年,后历五季,通至本朝熙宁七年(公元一○七四),名人艺士,编而次之。”原序中已经把用意说明。本书对于唐末、宋初时代绘画艺术的作用、演变、风格、画家、流派等等,叙述綦详。我国绘画,自唐至宋,远到了完务成熟的阶段,《图画见闻志》是总结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著作。今丄的读才能够了解唐、宋时期艺术的鼎盛面貌,此书的贡献不少。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已称此书为“看画之绸领”,即可想见其价值。本书参照《历代名画记》体例,大部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六篇绘画艺术论文;第二部分是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画家小传;第三部分是前者采用古人传记中述画故事,后者为作者对当时画坛掌故的见闻记录。本书是我国重要的美术论着书籍。  作者:(宋)郭若虚著;黄苗子点校

作者:郭若虚

古今书评

  • 袁昂(四六一年——五四0年)南朝梁书画家,袁顗子,扶乐(今属河南)人,一说陈郡阳夏人。字千里。仕齐为吴兴太守,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

    《古今书评》一卷,为奉勅评之作,凡二十五人,而特推祟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复云羊真、孔草、萧行(指萧思话,见《宣和书谱》引),范篆,各一时绝妙。今本羊欣在二十五人之列,而孔、范及思话不与。传梁武帝《书评》即就此编附益而成者。


    南朝梁 袁昂 奉勅撰《古今书评》: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年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範,终不兔寒乞。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丛悴不能復排突英贤。
    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功。
    庾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出。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
    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乏精味。
    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煺缩。
    萧子云书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
    曹喜书如经论道人,言不可绝。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
    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蔡当书骨气洞达,夹爽有神。
    钟会书,字十二种意,意外殊妙,实亦多奇。
    邯禅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
    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鸟乍飞。
    梁鹄书如太祖忘寝,观之丧目。
    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微。
    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臺。
    孟光禄书如崩山绝崖,人见可畏。
    李斯书世为冠盖,不易施平。张芝骛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右二十五人,自古及今,皆善能书。奉敕,遣臣评古今书,臣既愚短,岂敢辄量江海!但圣主委臣斟酌是非,谨品字法如前。伏愿照览,谨启。普通四年二月五日,内侍中、尚书令袁昂启。

    敕旨:「具之,如卿所评。」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豪振纸,有疾闪飞动之势。臣浅见无闻,暗于明灭,宁敢谬量山海;以圣命自天,不得斟酌,过失是非,如获汤炭。

作者:袁昂

灵枢

  •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其在针灸上的绝对权威地位为历代针家所公认。

    自《灵枢》问世以来,著名注经家前有杨尚善、王冰后有张介宾、马莳、张志聪。近代尤其是近几年出版了许多《灵枢》注本。这些著述为研究《灵枢》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灵枢》文义深奥,诸家批注不一,以致初学者无从着手,望“书”兴叹。临床上更不知如何应用。两千年来对《灵枢》的研究一直徘徊在纯理论的范围,针灸临床上几乎看不到《灵枢》针灸理论的真正实行。

    《灵枢针灸》首次从临床应用角度,将《灵枢》与《素问》中的相关针...==============================================================================

    黄帝灵枢经叙: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则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褴次而制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调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少也,谨按《灵枢》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日吵。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回: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并荣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挺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髦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揣,参对请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它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分拨专访请名医,更名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时来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族题①原作"黄帝素问灵枢经叙"。黄帝内经灵枢经卷之一。

作者:

续济公传

  • 济公的故事,虽为长篇巨制,实际上是由许多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系列剧而非连续剧。因此,《续济公传》虽名为续集,情节却完全可以独立于《济公全传》之外而存在。而且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与《全传》比也有较大的变化。续集叙述了济公率领弟子,劝导一批忠臣后裔和江湖义士,严惩卖国投降的奸臣和皇亲国戚,平定“大狄国”的内患,以保南宋江山“国泰民安”的种种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济公的活动范围从市井社会拓展到整个朝野江湖,其所作为也从撮合男女美满姻缘、扶危济困、除怪降妖扩展到关系国家安危的军机大事,社会场景更为广阔,情节也特别丰富、曲折,引人入胜。济公的形象也从一个游戏人间行侠仗义的“颠僧”,逐渐演化成一个忠肝义胆、神机妙算、佛法无边的济世活佛。

作者:坑余生

大唐西域记

  •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  玄奘(公元600年,或作602年至664年),俗姓陈,名讳,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他出身于儒学世家,十三岁时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武德元年(618年)至成都,从道基、宝暹等受学,崭露头角。后游历至荆州、吴会、相州等地,讲学问难。武德末年,到长安大庄严寺挂褡。在对佛教经论的研习中,他广泛接触各派理论,深感其中疑难问题甚多,怀疑原有译经讹谬,于是发愿至佛教发源地印度,广求异本,以为参验。恰逢中印度僧人颇密多罗到长安,向他介绍那烂陀寺(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巴腊贡村与旧王舍村之间)戒贤法师的讲学规模和他所讲授的《瑜伽师地论》,更坚定了玄奘西行求法的决心。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穿越沙碛,历尽艰辛,至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特诸国境,过铁门(今乌兹别克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地游历,到过尼泊尔南部,巡礼佛教六大圣地。贞观四年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随后,又遍访印度各地,于贞观十四年重回那烂陀寺。他研习大小乘学说,成为当地学问最高的佛学家。曾在戒日王主持下,经过辩论战胜五天竺大小乘所有论敌,被称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回国。玄奘历时十多年的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堪称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

      玄奘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命令宰相房玄龄选取高僧,组织宏大的译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这是中国佛学史上一次著名的译经活动,玄奘在回国后的十九年中,共译出佛教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佛教史上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齐名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在佛教理论方面,玄奘着重传播古印度无著、世亲一派的法相学,主张唯识论,认为“识。(人们内心存在的真理种子)是一切自然事物和心理现象的起源,成为中国法相宗的创始人。他还将印度的因明学(即逻辑推理的方法)介绍过来,引起中国学者对因明学的兴趣。  回国后,玄奘还遵照唐太宗的意旨,口述旅途所经各地情况,由协助译经的辩机笔录,在贞观二十年完成噬大唐西域记》的写作。全书十二卷,按照玄奘的旅行路线,对于沿途所见的城邦、地区和国家,逐章描述,中间不时穿插沿途所得传闻,而用“行”和“至”二字,把目睹的与耳闻的区别开来。卷一所述是从阿耆尼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中亚抵达阿富汗;卷二为印度总述,并记载滥波国至健驮逻国之事,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刺拿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及传闻;卷十二所述从漕矩吒国至纳缚波故国,即从阿富汗返抵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用敬播在序言中的话来概括,是“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连同附带述及的十二国,则共有一百五十国。自然,这里所谓“国”,有些是较大的国家,有的则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附近一些领地而建立的城邦。如中亚境内宰利地区和睹货逻国故地的一些小国,基本上是依附突厥而无自主之权的。

作者:玄奘口述 辩机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