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láng

  • 拼音:lang
  • 注音:ㄌㄤˊ
  • 部首笔画:2
  • 总笔画:8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
  • 五笔86:YVCB
  • 五笔98:YVBH
  • 五行:
  • Unicode:U+90CE
  • 四角号码:37727
  • 仓颉输入法:IINL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1287
郎字拼音(带声调)
láng}
郎字笔顺
捺折横横折捺折竖
郎组词
阿郎 伴郎 宾郎 部郎 才郎 曹郎 查郎 长郎 朝郎 陈郎 村郎 当郎 冬郎 二郎 儿郎 法郎 粉郎 冯郎 凤郎 副郎 佛郎 歌郎 歌郎 郭郎 海郎 憨郎 何郎 壶郎 户郎 互郎 花郎 会郎 货郎 谏郎 讲郎 江郎 洁郎 杰郎 锦郎 俊郎 窟郎 郎酒 郎子 郎主 郎中 郎秩 郎榆 郎衣 郎选 郎壻
与郎相关的成语
吊儿郎当 吊尔郎当 二八女郎 郎才女貌 郎才女姿 刘郎前度 南户窥郎 牛郎织女 女貌郎才 潘郎车满 拼命三郎 说嘴郎中 檀郎谢女 萧郎陌路 夜郎自大 周郎顾曲
基本解释

láng   ㄌㄤˊ ◎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 姓。

英文翻译

ma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áng  〈名〉 (1)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 古地名。春秋鲁邑 [Lang town]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3)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4)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an official title under the monarchy]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6)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7)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my darling;husband]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9) 女婿,女儿的丈夫 [son-in-law]。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10) 称别人的儿子 [son]。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11)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youth]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12)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worker]。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13)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man]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15) 仆人称主人为郎 [landlord]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16)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17)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18)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veranda;covered corridor]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19) 通“廊”。朝廷 [court]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汉语字典

[①][láng][《廣韻》魯當切,平唐,來。]亦作“郒1”。“郞1”的新字形。(1)官名。战国时已有,秦汉时沿置,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员额无定。均属于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勋)。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东汉以尚书台为实际的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责范围与过去的郎官不同。后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2)青少年男子的通称。(3)对他人之子的敬称。(4)女婿。(5)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6)对男子的敬称。(7)偶亦用作自称。(8)旧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9)北朝人子呼其父称郎。(10)明时称微贱者。(11)称僧。(12)明清时苗族称兵士。(13)副词。犹很,非常。(14)通“廊”。参见“郎臺”。(15)春秋鲁地名。㈠鲁边邑。故地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費伯帥帥城郎。”杜预注:“郎,魯邑。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郎亭。”㈡春秋鲁地名。鲁近邑。故地在今山东省曲阜市附近。《礼记·檀弓下》:“戰于郎。”郑玄注:“郎,魯近邑也。哀十一年,齊國書帥師伐我,是也。”孔颖达疏:“案桓十年,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公羊傳》云:郎者何?吾近邑也。哀十一年,齊國書帥師伐我,戰于郊。是郊頭郎邑,故知近也。案《春秋》直云戰于郊,知與此戰于郎爲一事者,以其俱有童汪錡之事,故爲一也。”(16)姓。汉有郎顗,唐有郎士元。

音韵参考

[广 韵]:魯當切,下平11唐,láng,宕開一平唐來[平水韵]:下平七阳[粤 语]:long4[闽南语]:lang5,long5,nng5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