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发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 详细解释


     发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典故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后遂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译文】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出来晒太阳,但有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两物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他们,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寓意】: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

    渔人得利、两败俱伤、从中渔利

    反义词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基本含义
    两个强者争斗时,第三者得到利益。
  • 详细解释
    鹬和蚌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之间发生争斗时,渔翁就会得到利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当两个对立的势力相互争斗时,第三者常常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两个强者争斗时,第三者受益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商业竞争、政治斗争等情境。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蚌藏在河底,一只鹬飞过并看到了蚌。鹬想吃蚌,但蚌紧紧闭合壳门,不让鹬接近。鹬于是找来一只渔翁,渔翁用网捕捉了鹬和蚌,最终渔翁得到了两者的利益。
  • 成语结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例句
    1.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两家公司争斗不休,最终新进入市场的公司成为了渔翁得利的一方。2. 政治斗争中,两个政党争斗不止,而中立的政治家则从中获得了利益,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的故事进行图像化,想象一只鹬和一只蚌在争斗中,而渔翁则从一旁得到利益。可以将这个图像与成语的发音和意思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1. 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寓言故事和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2.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围魏救赵”、“以退为进”等,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只小鸟在争抢食物,结果被一只猫抓走了,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 初中生:在班级的竞选中,两个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一个不参与竞选的同学获得了班长的职位,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3. 高中生:在这场辩论赛中,两个团队争得不可开交,最终评委老师从中受益,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