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取信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 基本含义
    立木,指直立的树木;取信,指取得信任。比喻言行正直,诚实可信,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 详细解释
    立木取信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正直、诚实可信,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立木指的是直立的树木,象征坚定不移的品质和正直的行为;取信则表示取得他人的信任。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言行中应该保持诚实和正直,以此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 使用场景
    立木取信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值得信任。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的诚实和正直,也可用于提醒他人要坚持诚实原则。
  • 故事起源
    关于立木取信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的意义和象征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和正直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而立木则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品质。因此,立木取信成语的形象来源于这些传统价值观和象征意义。
  • 成语结构
    立木取信的成语结构为“名词+动词+名词”。
  • 例句
    1. 他一直坚持诚实原则,因此在同事中立木取信。2. 这位领导的言行正直,立木取信,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立木取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高大的立木,树干笔直,象征着正直的品质;而取信则表示取得他人的信任。通过将立木和取信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学习立木取信的同时,可以了解其他与诚实和正直相关的成语,如“言行一致”、“守信用”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言行一直很正直,是我们班级的立木取信的榜样。初中生:只有通过诚实和正直的行为,我们才能够立木取信,赢得他人的尊重。高中生:在竞选班长时,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和正直,成功地立木取信,成为了我们的班长。大学生:在社会中,要想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必须始终坚持立木取信的原则,不做虚伪的人。
  • 注意
    以上例句仅供参考,实际造句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