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麈
yù zhǔ
  • 拼 音:yù zhǔ
  • 注 音:ㄧㄩˋ ㄓ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玉柄麈尾。 东晋 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宋 姜夔 《湘月》词:“玉麈谈玄,嘆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明 李东阳 《送文宗儒太仆还南寺》诗:“锦囊秀句压骚人,玉麈雄谈惊坐客。”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袖中芳草岂不香,手中玉麈岂不长?”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美德高尚,品行端正。
  • 详细解释
    玉麈是古代一种玉制的饰物,形状像鹿角。在古代,玉麈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装饰品,象征高尚和端庄。因此,“玉麈”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 使用场景
    在赞美他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庄时使用。
  • 故事起源
    相传,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名叫王贲的贵族,他以他的高尚品德和端庄行为而闻名于世。一次,王贲在宴会上佩戴着一只玉制的麈饰物,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众人纷纷称赞他的高尚品德和端庄行为,从而形成了“玉麈”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语 + 玉麈
  •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如同玉麈一般。2. 她的行为端庄,举止优雅,真是一位玉麈女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玉麈”与高尚、端庄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高尚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德高望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举止非常玉麈,是我们班的楷模。2. 中学生:他的品德高尚,就像一块玉麈一样闪耀着光芒。3. 大学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保持玉麈的品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