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当辙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táng bì dāng zhé ㄊㄤˊ ㄅㄧˋ ㄉㄤ ㄓㄜˊ

    螳臂当辙(螳臂當轍) 

    亦作“螗臂当辙”。同“ 螳臂当车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斗促织》:“螗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軾。”

  • 基本含义
    比喻力量微弱,企图阻挠别人的行动。
  • 详细解释
    螳臂是指螳螂的前肢,当辙是指车辙。成语螳臂当辙比喻力量微弱的人企图阻挠别人的行动,却只能做无谓的抵抗,毫无作用。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力量薄弱的一方企图阻挠强大的一方的行动,但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
  •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项羽领导楚军与刘邦领导的汉军对峙。有一天,项羽率军渡过淮河,准备进攻汉军,但刘邦已经提前撤退了。项羽看到刘邦的车辙,就用螳臂去挡住车辙,表示要阻止刘邦的撤退。然而,项羽的力量微弱,无法阻挡刘邦的行动,最终导致了楚军的失败。
  • 成语结构
    主语+螳臂+动词+辙
  • 例句
    1. 他是一个力量微弱的小人物,企图螳臂当辙,结果只是徒劳无功。2. 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不能螳臂当辙,而是要寻找合适的应对方式。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螳臂当辙”与“力量微弱,徒劳无功”进行联想,用于形容力量薄弱的一方企图阻挠强大的一方的行动,但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力不从心”、“杯水车薪”等,可以帮助扩大对于力量悬殊和无效抵抗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力量小,但是也不要螳臂当辙,可以尝试寻找其他方法。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只是螳臂当辙,而是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3. 高中生:作为一个小国家,我们不能只是螳臂当辙,而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