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乎哉
yún hū zāi
  • 拼 音:yún hū zāi
  • 注 音:ㄧㄨㄣˊ ㄏㄨ ㄗㄞ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鐘鼓云乎哉?’”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此等现象,不速制止,势将同归于尽,抗战胜利云乎哉?”

  • 基本含义
    表示迷惑、疑惑之意,用于反问或表示不确定的态度。
  • 详细解释
    云乎哉是由“云”和“乎哉”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其中,“云”表示模糊、不确定,常用于迷惑疑惑的语境中;“乎哉”是古代语气词,用于反问或表示不确定的态度。因此,云乎哉整体意思是表示迷惑、疑惑之意,用于反问或表示不确定的态度。
  • 使用场景
    云乎哉常用于口语、文言文中,用于表达对某事情的疑惑、不确定或反问。例如在讨论某个观点、问题时,可以使用云乎哉来表示自己对其的疑惑或不确定的态度。
  • 故事起源
    云乎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是战国时期的史书。故事中,齐国的公子无知问齐襄公:“鬼神之为物也,其有知乎?”齐襄公答道:“云乎哉!”意思是说“不知道”。后来,这个答案被引申为表示不确定或反问的态度,并成为了成语。
  • 成语结构
    云乎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其中“云”表示迷惑、不确定,“乎哉”表示反问或不确定的态度。
  • 例句
    1. 这个问题真是云乎哉,让我很难下定论。2. 他的观点真是云乎哉,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云乎哉的发音与“云”的形状联系起来,想象云朵中弥漫着迷惑的雾气,表示不确定的态度。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表示不确定或疑惑的成语,如“疑团重重”、“迷惘不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问题真是云乎哉,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2. 初中生:老师的解释让我感到云乎哉,我需要再思考一下。3. 高中生:这个理论的逻辑有些云乎哉,我觉得还需要更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