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晨
sī chén
  • 拼 音:sī chén
  • 注 音:ㄙㄧ ㄔ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司晨 sīchén
    [herald daybreak] 雄鸡报晓
    雄鸡司晨

  • 详细解释

    (1).谓雄鸡报晓。《尸子》卷下:“使星司夜,月司时,犹使鸡司晨也。” 晋 陶潜 《述酒》诗:“流泪抱中嘆,倾耳听司晨。” 唐 李咸用 《早鸡》诗:“锦翅朱冠惊四邻,稻粱恩重职司晨。” 宋 陆游 《新买啼鸡》诗:“明朝舂黍得碎粒,第一当册司晨功。”
    (2).借指雄鸡。 唐 李益 《闻鸡赠主人》诗:“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3).官名。 清 钦天监的属官。犹 唐 代司天台的司辰。参见“ 司辰 ”,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二》。

  • 基本含义
    司晨指清晨时分,官员上朝前的时间。
  • 详细解释
    司晨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司”和“晨”。其中,“司”是指官员,表示官员们;“晨”是指清晨,表示早晨的时候。司晨意味着官员们在清晨时分开始上朝,进行公务。
  • 使用场景
    司晨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官员们在清晨开始工作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早晨的宁静和活力。
  • 故事起源
    司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在古代,官员们需要在清晨准时上朝,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因此,司晨成为了形容官员们开始工作的时刻。
  • 成语结构
    成语司晨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官员们每天早上都要在司晨时分开始上朝。2. 我喜欢在司晨的时候出去慢跑,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 记忆技巧
    要记忆成语司晨,可以将其拆解成两个部分:司和晨。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清晨起床,准备开始工作的场景,这样就可以联想到司晨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官场有更多的兴趣,可以了解更多与官员和政府有关的成语和故事,比如“朝三暮四”和“官逼民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天早上,我都在司晨的时候开始做作业。2. 初中生: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古代的官员们在司晨时分开始上朝。3. 高中生:考试前的几天,我每天都在司晨的时候开始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