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
sān chuán
  • 拼 音:sān chuán
  • 注 音:ㄙㄢ ㄔㄨ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传了三次。《左传·昭公三年》:“自 郤称 以别,三传矣。” 杜预 注:“ 郤称 , 晋 大夫,始受 州 ,自是 州 与 温 别,至今传三家。”
    (1).指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唐 颜真卿 《魏夫人仙坛碑》:“少读《老》、《庄》、三《传》、五经、百子,无不该览。”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清 皮锡瑞 《春秋通论》:“《公羊》兼传大义微言,《穀梁》不传微言,但传大义,《左氏》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赡,有可以证《春秋》之义者,故三《传》并行不废。”
    (2).多知古事之人。《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翁翁姓 李 ,排房最大,为多知古事,善书算阴阳,时人美呼‘三传’。”

  • 基本含义
    指消息或信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从而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 详细解释
    三传是由“三”和“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形象地描述了消息或信息通过多次传递而传到很远的地方。比喻信息的传播范围广泛,传递速度快。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消息迅速传播的情况,特别是指在没有现代通信工具的时代,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传递来传播消息。
  • 故事起源
    关于“三传”的故事起源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的:相传古代有个国家的国王,他想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于是派遣使者去问一位有名的占卜师。占卜师告诉使者,只有通过三个人的传递,国王才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使者开始了长途跋涉,将消息传递给第一个人,第一个人再传递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传递给第三个人,最后才传到了国王那里。这个故事形象地展示了“三传”的含义。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结构。
  • 例句
    1. 这个谣言通过三传,已经传遍了整个城市。2. 这个好消息通过三传,很快就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消息”、“传递”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比如想象一条消息通过三个人的传递而传到很远的地方。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传递消息相关的成语,比如“纸上谈兵”、“妄加猜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好消息通过三传,很快就传到了整个学校。2. 初中生:这个谣言通过三传,已经传遍了整个城市,大家都在谈论它。3. 高中生:这个重要的决策通过三传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大家都在讨论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