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禘
xiǎng dì
  • 拼 音:xiǎng dì
  • 注 音:ㄒㄧㄤˇ ㄉ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飨礼和禘祭的并称。谓春天举行飨礼,以酒食招待孤子和祭宗庙。《礼记·郊特牲》:“饗禘有乐,而食尝无乐。” 郑玄 注:“此禘当为禴,字之误也。《王制》曰:‘春禴夏禘。’” 孔颖达 疏:“饗谓春饗孤子,禘谓春祭宗庙也。”

  • 基本含义
    飨禘是一个古代的祭祀活动,用于祈求丰收和国家安宁的仪式。
  • 详细解释
    飨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用于祈求丰收和国家安宁。飨禘包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通过献祭牲畜和食物,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飨禘被认为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仪式,具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寓意。
  • 使用场景
    飨禘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使用,但可以用于描述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或庆典活动。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活动或仪式的盛大和庄重。
  • 故事起源
    飨禘源自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在古代,飨禘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仪式,由君主主持,旨在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飨禘的仪式内容包括祭祀祖先和神灵,献祭牲畜和食物,以及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
  • 成语结构
    飨禘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飨”意为献祭,表示祭祀的行为;“禘”意为盛大的祭祀活动,表示祭祀的仪式。
  • 例句
    1. 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飨禘仪式,祈求今年的丰收。2. 这个国家的飨禘仪式非常庄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飨禘”与丰收和祭祀活动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盛大的庆典场景,人们在祭祀仪式上献祭牲畜和食物,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宗教信仰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飨禘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加深对飨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飨禘仪式,祈求新学期学习进步。2. 初中生:我们去参观了一场盛大的飨禘庆典,了解了古代的祭祀活动。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飨禘的含义和起源,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