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襕
zào lán
  • 拼 音:zào lán
  • 注 音:ㄗㄠˋ ㄌ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时上下衣相连的黑色服装。《元史·舆服志二》:“金星旗,素质,赤火焰脚,画神人,冠五梁冠,素衣,皂襴,朱裳,秉圭。”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言辞刻薄刺人,嘲讽讥讽。
  • 详细解释
    皂襕是由“皂”和“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皂是黑色的,襕是指衣服。皂襕形容人的言辞尖刻,刺人心扉,有讽刺意味。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说话尖酸刻薄,讽刺嘲笑他人。
  • 使用场景
    皂襕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言辞尖刻刺人的情况。比如在辩论、争吵或者讽刺嘲笑他人的场合,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方的言辞。
  • 故事起源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因为嫉妒管仲的能力和声望,决定诬陷他。他派人把一块皂襕放在管仲的门上,意图让人认为管仲是个心术不正之人。后来,管仲发现了这个陷害,将皂襕拿下来并向季康子解释清楚。这个故事成了后来形容人言辞刻薄讽刺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的话里总是带着一股皂襕,让人听了很不舒服。2. 她说话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带着皂襕,让人觉得她很刻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皂襕”联想为一个人穿着黑色衣服,嘴里说着尖刻的话来记忆这个成语。这样的形象会帮助你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言辞尖刻讽刺的成语,如“言辞犀利”、“言辞刻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话总是带着皂襕,让人觉得他很刻薄。2. 初中生:她的言辞总是带着皂襕,让人很不舒服。3. 高中生:他的讽刺之言总是带着皂襕,让人感到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