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
zhé zǐ
  • 拼 音:zhé zǐ
  • 注 音:ㄓㄜˊ ㄗ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折子 zhézi
    [booklet in accordion form with a slipcase,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 etc.] 用纸折叠而成的册子,多用来记账

  • 英文翻译

    1.booklet in accordion form with a slipcase,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 etc.

  • 详细解释

    (1).即奏折。《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怎么外官这们利害,咱们在京里看御史们的摺子,总觉言过其实,若像这样,还有天日吗?” 清 陈天华 《警世钟》:“当初 曾国藩 做翰林的时候,曾上过摺子,説把诗赋小楷取士不合道理。”
    (2).折迭而成的纸册,封面封底多用厚纸,多用以记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辞乡绅》:“宜命礼房,将本治乡绅……居恒往来者,通行查开摺子送宅。” 张天翼 《从空虚到真实·报复》:“这是一个银行的折子。”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父亲在十字街一家面铺,给我立了一个折子,中午在那里吃。”
    (3).用竹篾或芦苇编织,用以圈储粮食的长席。《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第二日清早, 卜诚 起来,扫了客堂里的地,把囤米的摺子搬在窗外廊簷下。”

  • 基本含义
    指事情的进展或发展出现了问题或困难。
  • 详细解释
    折子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意为“出了问题”或“遇到困难”。折子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计划、行动或情况出现了意外的变化或困难,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示事情不如人意、进展不顺利、遇到困难等情况。
  • 使用场景
    折子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例如,当某个计划或项目遇到了困难,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时,可以使用折子来形容这个情况。另外,当某个人遇到了一系列不顺利的事情,一直无法解决时,也可以使用折子来形容这个人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折子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故事中,孙悟空和八戒在取经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有一次他们遇到了一座桥,桥上有一个怪物守着,不让他们过去。孙悟空和八戒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桥折断了,然后再过去。这个故事中的折子,就是指遇到困难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 成语结构
    折子是一个名词,由“折”和“子”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计划遇到了折子,无法按时完成。2. 这个项目一直遇到了各种折子,进展非常缓慢。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折子这个成语:1. 将折子与遇到困难的情况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遇到困难时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办法,就是折子。2. 可以将折子与孙悟空和八戒在《西游记》中遇到的困难情况联系起来,想象他们采取了折子来解决问题。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折子相关的成语,例如“折中”、“折衷”等。这些成语都与解决问题、处理困难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考试遇到了好多折子,题目都不会做。2. 初中生:我打算去参加比赛,但是因为家里突然有事,遇到了折子。3. 高中生:我准备申请大学,但是遇到了一些家庭问题,导致计划出现了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