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古籍
-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朝御制国书,刊行全国使其家喻户晓,欲以使人人“觉迷”。转眼之间,乾隆继位宣布为特号禁书,凡有私藏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惟恐有一人“觉迷”。从此《大义觉迷录》成为绝世罕见的一部皇帝撰写的御制国书,湮没二百多年不见天日,这一切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认识到:父王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审判台;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我辩解、皇宫中的秘闻丑事泄露、皇子间尔虞我诈、文武大臣间明枪暗箭等等,统统详细地记录于《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损害了万乘之尊皇帝的光辉形象,暴露了国祚和宫廷的绝密,起到反宣传作用,根本达不到使臣民“觉迷”的目的,只能更增强人们的反清排满情绪。因此必须彻底剪除禁锢异端思想的蔓延,肃清其流毒。同时留着这两个弥天重犯”当“反面教员”,更难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
- 樵史通俗演义(又名《樵史演义》)
版本清初刻本。四十回。作者:题“江左樵子编辑”。江左樵子,应为陆应旸(约1572~约1658),字伯生,松江青浦人。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絶意仕进。内容:叙述了明末天启丶崇祯及南明弘光朝的历史。 ==============================================================================
本书是描写明清易代事迹的通俗历史小说,其最大特点是由当代的人叙写亲见亲闻的史事,因而不仅所写的历史事件比较信实可征,故事情节也都有相当依据,而且还能罗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某些社会风貌,较之后代人叙写前代历史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一类作品,更有历史的认识意义。
-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其在针灸上的绝对权威地位为历代针家所公认。
自《灵枢》问世以来,著名注经家前有杨尚善、王冰后有张介宾、马莳、张志聪。近代尤其是近几年出版了许多《灵枢》注本。这些著述为研究《灵枢》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灵枢》文义深奥,诸家批注不一,以致初学者无从着手,望“书”兴叹。临床上更不知如何应用。两千年来对《灵枢》的研究一直徘徊在纯理论的范围,针灸临床上几乎看不到《灵枢》针灸理论的真正实行。
《灵枢针灸》首次从临床应用角度,将《灵枢》与《素问》中的相关针...==============================================================================
黄帝灵枢经叙: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则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褴次而制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调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少也,谨按《灵枢》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日吵。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回: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并荣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挺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髦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揣,参对请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它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分拨专访请名医,更名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时来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族题①原作"黄帝素问灵枢经叙"。黄帝内经灵枢经卷之一。
- 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作者不题撰人。封 面 题“大 明 全 传 绣 球 缘”。 又 题“ 咸 丰 元 年 新 刻”,“ 学 院 前 富 桂 堂”,“内 附 钦 赐 状 元”。 富 贵 堂 为 广 州 书 坊。 此 书 据 大 英 图 书 馆 藏 清 咸 丰 元 年 (1851) 刊 本 影 印,四卷二十九回。。 原 缺 卷 一 第 13 页。 此 书 后 有 光 绪 年 间 石 印 本, 改 名 《烈 女 惊 魂 传》、《 巧 冤 家》。
内容敍述明朝万历年间 朱 能 及 黄 素 娟、 贵 保 两 家 雪 冤 报 仇 事。 朱 黄 缔 结 姻 缘, 并 穿 插 镇 国 公 胡 豹 父 子 谋 反 事。全书虽然结构紧凑,但仍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
- 《绿野仙踪》是清李百川耗9年心血写成,说的是明喜靖年间冷于冰访道成仙除妖降魔的故事,书中内容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严嵩父子贪赃枉法的行径, 还通过大家公子温如玉和妓女金钟儿,周琏和齐惠娘的故事,揭露其芒淫无耻的生活和卑污 的社会风俗。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流畅,表现手法,绘人状物无不精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较有影响的作品 ,受历代名家称赞,如‘温如玉嫖妓’、‘周琏偷情’两段被郑振锋先生赞为‘古代描写妓院生活最杰出者’。但因其‘为鬼神、诲淫’之作,屡遭查禁,其性描写刻意模仿《金瓶梅 》,某些词句,如‘亲达达,我实在受不得了’还一模一样。原本现中国大陆仅存一套
书叙明嘉靖年间直隶人氏冷于冰,聪慧绝伦,本为仕途之才。然际遇多变,尝世态冷暖,彻悟人生,决意弃家访道。冷于冰云游四方,至杭州天竺寺得火龙真人指点,苦练神功,能降妖除魔。后一路行善,救助连城璧、朱文炜等人。时泰安世家子弟温如玉,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冷于冰劝其悔悟,不从。后家道中落,挪借银两以求发财。途中为友所欺,银两无归。如玉回乡,母亡妻死,穷困潦倒。其友苗秃,心术不正,使妓女金钟儿诱如玉。如玉不可自拔,欲使金钟儿从良,将其私房及自己积蓄交仆人收藏。未料仆人监守自盗。金钟为鸨母逼死,如玉人财两空,幡然悔悟,冷于冰收之为徒,至琼崖洞修行。冷于冰沿途收猿不邪、连城璧、金不换、锦屏、翠黛为徒,除暴安良,扬善去恶。时江西乡绅周通之子周琏风流成性,娶妻纳妾。妻妾争风吃醋,相互谋害。妾借刀杀妻,遂房中闹鬼。周琏为怪风摄走,与鱼妖成亲,形容枯槁,性命危殆。冷于冰遣猿不邪前来,灭鱼妖,救周琏。后琏改过思正,为官一方,积德行善。冷于冰携六徒炼丹,冷于冰 朝见玉帝,得封普惠真人,诸徒经多方磨练、教诲,亦得正果。
手抄古本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流传中一种特别的现象,由于古代印刷技术和统治者(禁书令) 种种限制,使一些文学作品不得不以手抄形式流传,也就注定了这些作品极其稀少,现在能 够见到的数量有限,而能阅读或欣赏到这些手抄真本,更是广大读者梦寐以求的。这部《绿 野仙踪》由清代浙江海盐县人黄运亨抄写,《人物传四·文苑》称其‘任永康教瑜。读书目 数行下,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无不考究。启迪后学,谆谆不倦。著有《麟趾堂集》’。纵观 全书洋洋70万言,全系毛笔工楷书成,2000余页,无一字错漏,无一涂抹;细观其字体端秀 遒劲,运笔流畅,字字均有力透纸背之功,给人赏心惊目之感.
- 观音菩萨传奇
版本:
四十回。
作者:
不题撰人。据明朝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清末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等书改编而成。
内容:
叙述观音身世、刻苦修行与济世救人的故事。
- 济公的故事,虽为长篇巨制,实际上是由许多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系列剧而非连续剧。因此,《续济公传》虽名为续集,情节却完全可以独立于《济公全传》之外而存在。而且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与《全传》比也有较大的变化。续集叙述了济公率领弟子,劝导一批忠臣后裔和江湖义士,严惩卖国投降的奸臣和皇亲国戚,平定“大狄国”的内患,以保南宋江山“国泰民安”的种种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济公的活动范围从市井社会拓展到整个朝野江湖,其所作为也从撮合男女美满姻缘、扶危济困、除怪降妖扩展到关系国家安危的军机大事,社会场景更为广阔,情节也特别丰富、曲折,引人入胜。济公的形象也从一个游戏人间行侠仗义的“颠僧”,逐渐演化成一个忠肝义胆、神机妙算、佛法无边的济世活佛。
- 本书是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论语》的注释,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
附:
《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原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从他父辈起,居住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他一生只作过9年官,大部分时间在福建讲学。晚年由于反对当权派韩伦胄,被诬为“伪学”领袖,受到贬斥。南宋末理宗尊崇道学,朱熹恢复名誉。元明清历代皆尊程朱理学,理学成为官学,成为后期儒学的主流学派。朱熹学问渊博,著述很多,重要的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通鉴纲目》、《楚辞集注》、《韩文考异》等。后人把他的遗文编辑为《朱文公集》,把他的语录编为《朱子语类》。清康熙皇帝命李光地编出《朱子全书》,是《文集》和《语类》的选集。
《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章句》。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未有特殊的地位。语孟学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书之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其后社会重四书过于五经,科举考试以四书为主要科目。在《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的序中,朱熹说明他重视四书的用意,说由于汉唐以来儒家经学只注意“记诵词章”,道、释异端“虚无寂灭之教”流传,以至儒学道统到孟子之后不得其传;二程、朱熹提出四书,正是要“接乎孟子之传”。朱熹认为《大学》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学者必由此入门,才能达于圣学。他作《大学格物补传》,强调“即物而穷其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用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他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阐明先圣之道,提挚纲维,开示蕴奥,没有一本书如《中庸》这样明白而详尽。至于《论语》、《孟子》,朱熹引程子的话,说:“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朱熹推崇孟子,认为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从此孔孟并称。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指出了道学家追求的境界。
《四书集注》版本很多,现在容易找到的有《四书五经》宋元人注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四书章句集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重点读《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