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原理和方法]
红骨髓中的血细胞生成细胞的分布通常与网状内皮细胞的分布一致,静脉注射能被骨髓中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的胶体后,可以间接地观察红骨髓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骨髓显像剂有99mTc-硫胶体、99mTc-植酸钠胶体,剂量为370-555MBq(10-15mci),静脉注射后30分钟显像。正常成人可见中央骨髓(椎体、胸骨、肋骨、骨盆等)和颅骨骨髓显像,外周骨髓只有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1/3显像。儿童四肢骨骨髓全部显影,10岁后接近成人分布,影像左右对称。由于骨髓显像剂是常规的肝显像剂,故肝脾内亦见放射性浓聚。
[临床应用]
1.观察红骨髓的分布状态及功能状态,结合临床及骨髓活检的结果,协助诊断血液疾病。骨髓显像对病情及代偿情况的估计、预后及疗效评价也有一定意义。
2.协助临床选择最佳的骨髓穿刺部位。
3.骨髓栓塞的诊断:栓塞骨髓显像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在与临床症状相应的部位出现放射性稀疏,伴周围放射性增高。
4.骨髓显像协助诊断股骨头无菌坏死、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乔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