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纲目拾遗》 酒蕈

    作者: 赵学敏

    生酒坛中,不恒有,凡藏酒之家,千百坛酒,间有一坛,启之中空无酒,下有蕈结于中。

    其蕈初结之时,酒上薄凝如衣膜,久则渐浓一、二寸,便能渗酒,将酒中精华醇酽之气,尽摄于膜内,膜乃渐浓,酒亦渐少,久久则酒干,所存十不余一。启视之,其膜如鲜海蜇,濡润而软,嗅之作酒香,微带霉蒸气。识者取之焙干,干者如瓜皮,面青黑,背作肉红色,湿软如棉,可入药。盖酒能生蕈,必坛系新出窑,未脱火气;而置酒之地,又为湿热所蒸,致中变而成此,故造酿家用坛贵旧而不贵新也。金御乘自慈溪归,带有酒蕈,出以相示,云彼土亦罕得,间有之,然不多见也。

    治一切酒伤、酒劳、酒疸,因酒成病诸症,服之立效。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
  •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