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眼痛病不红肿,红丝赤脉沙涩疼,肺脾湿热兼伏火,须辨赤脉三阳经。桑皮汤泽元芩桔,菊草旋苓桑麦冬。
【注】白眼痛者,俗呼为害白眼。其证不红、不肿,沙涩疼痛,多生红丝赤脉。乃脾肺络伤湿热,兼气分伏火上冲所致。须看赤脉红丝,以辨三阳∶从上而下者太阳也,羌活为使;从下而上者阳明也,升麻为使;从外至内者少阳也,柴胡为使。宜桑白皮汤主之。
桑白皮汤方
泽泻(八分) 元参(八分) 黄芩(一钱) 桔梗(七分) 菊花(五分) 甘草(二分半) 旋复花(一钱) 茯苓(七分) 桑白皮(七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白眼痛病不红肿,红丝赤脉沙涩疼,肺脾湿热兼伏火,须辨赤脉三阳经。桑皮汤泽元芩桔,菊草旋苓桑麦冬。
【注】白眼痛者,俗呼为害白眼。其证不红、不肿,沙涩疼痛,多生红丝赤脉。乃脾肺络伤湿热,兼气分伏火上冲所致。须看赤脉红丝,以辨三阳∶从上而下者太阳也,羌活为使;从下而上者阳明也,升麻为使;从外至内者少阳也,柴胡为使。宜桑白皮汤主之。
桑白皮汤方
泽泻(八分) 元参(八分) 黄芩(一钱) 桔梗(七分) 菊花(五分) 甘草(二分半) 旋复花(一钱) 茯苓(七分) 桑白皮(七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