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眼科备读》 二.九分法的产生

    (一)眼科辨证法复习

    ⒈常用辨证方法

    (1)眼科专用辨证法

    1)五轮辨证

    2)内外障辨证

    3)眼底辨证

    (2)移植于其它学科的辨证法

    1)八纲辨证

    2)六淫辨证

    3)脏腑辨证

    4)气血津液辨证

    5)六经辨证

    6)卫气营血辨证

    7)三焦辨证

    ⒉各辨证法特点

    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说的整体观念,从各个侧面指导着眼病辨证。

    ⒊各辨证法不足点

    (1)局限性

    (2)粗线条

    (3)较机械

    (4)过分强调全身证状

    (二)九分法的设计思路

    ⒈以六淫辨证为主体,审证求因为基点。

    风证 仍 为 风 证

    寒证 仍 为 寒 证

    暑证 调整为 风热证

    湿证 调整为 水湿证

    燥证 仍 为 燥 证

    火证 调整为 火热证

    说明:⑴减暑证:暑证为发生在夏季的火热证,眼科临床无

    特殊性。

    ⑵列风热证:风热证为风夹热毒证,本属风证的一个

    兼证,在眼科临床,特别在外眼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⑶水证为气血津液辨证中的水液内停证因水与湿同类,合为水湿证。

    ⒉突出血在眼的生理中的重要作用,显示血的病理变化在眼科辨证中的重要地位。

    ⒊重视病理产物辨证,强调眼部检查所见,结合某些西医的病因学说和病理改变。

    痰(专列痰证)

    瘀血(列于血证中)

    水(列于水湿证中)

    ⒋紧扣辨证大纲

    九分法中,风证、风热证、火热证、水湿证、燥证、寒证、血证、痰证可隶属于八纲中的阳证、热证、表证、里证、寒证、阴证及实证,其中有部分涉及虚证,但不能全面展现眼病虚证全貌,故将其专列一个证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
  • 作者:
    张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