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益母草(四十斤熬成膏约三斤)真龟胶(一斤蛤粉炒)白当归(二斤)川芎(一斤俱蒸熟)上三味。为末。入益母膏为丸。每丸重三钱。晒干磁瓶收贮。胎动不安。蕲艾汤下。催生。砂仁三钱。煎汤下。产后血块痛。红花汤下。血晕。山楂汤下。虚脱。
人参汤下。血崩。人参汤下。产后痰多。昏乱不知人事。醋炒红花汤下。月水先期。或一月两次。或恹恹不息。人参条芩杜仲汤下。月水过期。非红非紫。桃仁红花汤下。赤带。用赤鸡冠花。白带。用白鸡冠花。煎汤下。血枯。红花汤下。肉淋。黄连人参汤下。
吐红。黄芩侧柏汤下。便血。地榆汤下。虚损。熟地白芍陈皮汤下。阴虚。潮热往来。
沙参汤下。骨痛。地骨皮汤下。男人白浊。三角酸煎汤下。梦遗。茯神杜仲白鸡冠汤下。脚跟肿。皮脱出水。牛膝汤下。心痛。桃仁汤下。血虚头疼。川芎白芍汤下。腰痛。
杜仲汤下。腰痛胁胀。气冲胸塞。芍药杜仲汤下。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益母草(四十斤熬成膏约三斤)真龟胶(一斤蛤粉炒)白当归(二斤)川芎(一斤俱蒸熟)上三味。为末。入益母膏为丸。每丸重三钱。晒干磁瓶收贮。胎动不安。蕲艾汤下。催生。砂仁三钱。煎汤下。产后血块痛。红花汤下。血晕。山楂汤下。虚脱。
人参汤下。血崩。人参汤下。产后痰多。昏乱不知人事。醋炒红花汤下。月水先期。或一月两次。或恹恹不息。人参条芩杜仲汤下。月水过期。非红非紫。桃仁红花汤下。赤带。用赤鸡冠花。白带。用白鸡冠花。煎汤下。血枯。红花汤下。肉淋。黄连人参汤下。
吐红。黄芩侧柏汤下。便血。地榆汤下。虚损。熟地白芍陈皮汤下。阴虚。潮热往来。
沙参汤下。骨痛。地骨皮汤下。男人白浊。三角酸煎汤下。梦遗。茯神杜仲白鸡冠汤下。脚跟肿。皮脱出水。牛膝汤下。心痛。桃仁汤下。血虚头疼。川芎白芍汤下。腰痛。
杜仲汤下。腰痛胁胀。气冲胸塞。芍药杜仲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