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中风偏枯

    作者: 朱梓

    (附论)夫偏枯者。其状或冷。或痹。或痿。或不知痛痒。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神智如风不被盖谓船漏水入。体漏风伤。古人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风。无不愈者。宜用大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主之。

    大八风汤

    (出大全良方)

    治中风偏枯失喑。半身不遂。时复恍惚。古之医家

    妇人。治风当归杏仁(去皮尖麸炒黄)甘草桂心干姜(炮各二两)五味子升麻(各半两)川乌根节酒蒸炒)末。每服五钱。水二

    增损茵芋酒

    (出大全良方)

    治半身不遂。肌肉干燥。渐渐细瘦。或时痛病

    偏枯。

    茵芋叶川乌(炮去皮尖)石楠叶防风川椒(炒出汗)女萎附子(炮)北细辛独活(各二合。渐增

    续断汤治偏枯少血。

    当归(三两)陈皮芍药北细辛(各一两)生干地黄(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

    天麻散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随。皮肤KTKT。不觉痛痒。言语謇

    涩。筋脉拘急。

    天麻(一两)羌活(一两)天南星(一两炮裂)桂心(一两)乌蛇肉(一两酒拌炒黄)乌犀微炒)干蝎(半两微炒)入)当归(一两锉微炒)麻黄(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每服食前

    侧子散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随。口面斜。精神不守。言语倒错。

    侧子(一两炮裂去皮脐)桂心(一两)汉防己(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芎(一两)辛(半两)赤芍药(一两)秦艽(三分去苗)茯神(二两)防风(三分去芦头)甘菊花(一两)甘草(半两炙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

    防风散治妇人中风。半身枯细。筋脉抽掣。心神烦闷。行履不得。

    防风(一两去芦头)酸枣仁(半两)芎(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牛膝(一两去苗)狗葛根(半两锉)膏(二两)桂心(一两)滓。不计时候温服。

    牛膝散治妇人偏枯。口面斜。言语涩滞。精神不守。举动艰难。

    牛膝(一两去苗)独活(三分)赤箭(一两)当归(三分锉微炒)柏子仁(三分)鹿角胶(汉防己(半两)羚炒黄)麝香(一分研入)上

    牛膝浸酒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收。顽麻不仁。筋脉拘急。不能运动。

    牛膝(一两)秦艽(一两)天门冬(一两半去心)薏苡仁(一两)独活(一两)细辛(半两)仲(一两去粗皮)生绢袋盛。

    晚蚕砂浸酒治妇人中风偏枯。手足挛急。顽痹不遂。

    晚蚕砂(一升)茄子根(二两)牛膝(二两去苗)大麻子(半升)牛蒡子(二两微炒)防风(一两去芦头)羌活(一两)秦艽(一两)枸杞子(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桂心(一两)虎胫骨(二两涂酥炙黄)海桐皮(一两)鼠粘子(二两)上细锉。以生绢袋

    椒附汤治妇人半身不遂。肌肉偏枯。或言语微涩。或口眼微。举动艰辛。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附子(去皮脐)生干地黄(焙)当归牛膝(去苗)细辛(去苗叶)砂羌活(去芦头各为妙。或病势急。其

    虎骨丸治妇人偏枯。半身痹。举动不随。或缓或急。

    虎胫骨(酥炙)牛膝(酒浸切焙)当归(去芦头切焙)防风(去叉)赤箭(各二两)威灵仙仲(去粗皮锉炒)石斛(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

    乌头汤

    (出圣济总录)

    治妇人偏枯。半身不遂。或痹不仁。或痿弱无力。

    乌头(炮裂去皮脐)细辛(去苗叶)干姜(炮各半两)赤茯苓(去黑皮)防风(去叉芦)当(酒浸切焙)赤芍药秦汗半两)上锉如麻豆。每服三钱

    桂附汤

    (出圣济总录)

    治妇人中风偏枯。手足不随。或冷或痹。

    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切焙)人参茯神(去木)防风(去叉芦)细辛(活(去芦头各一两七分。去滓温服。

    羌活汤

    (出圣济总录)

    治妇人中风。偏枯冷痹。无力任支持。

    羌活(去芦头)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人参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别研如一两)上锉如麻豆三。

    仙灵脾丸

    (出圣惠方)

    治妇人中风偏枯。手足一边不遂。肌骨瘦细。皮肤顽

    痹。

    仙灵脾(一两)羚羊角屑(三分)独活(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桂心(一两)当归(一两)牛膝(一两去苗)薏苡仁(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五加皮(三分)萆(一两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温酒

    独活散

    (出圣惠方)

    治妇人中风偏枯。言语謇涩。肢节无力。

    独活(一两)桂心(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当归(一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附子(微赤锉)上为散。

    天雄散

    (出圣济总录)

    治妇人偏枯。手足或冷。或痛。或不知痛。

    天雄(炮裂去皮脐)天麻(酒炙各三分)天南星(炮裂半两)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节)两)乌蛇肉(酒浸去皮

    熟干地黄丸

    (出圣惠方)

    治妇人中风偏枯。肌肉枯瘦。顽痹无力。

    熟干地黄(焙)当归(切焙)萆防风(去叉芦)桂(去粗皮)干漆(捣碎炒烟出)附半两)上为末。炼蜜

    羚羊角散

    (出圣济总录)

    治妇人中风偏枯。手足无力。皮肤冷痹。

    羚羊角屑麻黄(去根节)桂(去粗皮)赤芍药附子(炮裂去皮脐)白僵蚕(炒各一两)温酒调下。日二

    治妇人中风偏枯。气血不调。骨节疼痛。

    (出圣惠方)蒴根(一两锉微炒)凌霄花(一两)上为细散。每服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
  • 作者: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