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石榴花

    《中药大辞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重瓣白石榴花瓣。5~6月花盛开时,摘下晒干。

    生境分布

    产四川。

    原形态

    ①白石榴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6米。小枝圆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状,光滑无毛。叶对生或簇生于短枝,具短叶柄;叶片矩圆形、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3厘米,宽约1.5厘米,先端钝,无毛,有光泽。花白色,径约3厘米。浆果近球形,径约10厘米,褐黄色至红色,内具薄隔膜。种子多数,包藏于红色或淡红色的果囊内。花期5~6月。

    ②重瓣白石榴

    本种除花瓣重瓣外,其余形态与白石榴同。

    性状

    干燥的花瓣多皱缩,呈黄色或棕黄色。拣取完整者,以温水浸泡后铺平观察,全体呈卵形,顶端钝圆,基部略窄,边缘常有破缺。自花瓣基部发出较粗大的主脉,侧脉细小。网状,均呈棕色。质柔软,薄而微透明。以色泽黄白、气味微香者为佳。

    炮制

    拣净杂质,生用或炒黑用。

    性味

    酸甘,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温,味酸甘微涩,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涩肠。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久痢。

    ①《四川中药志》:"散郁结。治肺劳吐血及衄血。"

    ②《福建中草药》:"固肠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外用:研末吹鼻。

    复方

    ①治咳血、吐血、便血:白石榴花十五至二十朵,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久痢:白石榴花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英文名Flower of White Pomegranate, Flower of Doublepetalous White Pomegranate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unica granatum L.ev. Albescens DC.2.Punica granatum L.ev .multiplex Sweet

    采收和储藏:5-6月花盛开时采摘,置通风处晾干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公园和风景区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通常3-5m,稀达10m。枝顶常成尖锐长刺,幼枝具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具短叶柄;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2-9cm,宽约1.5cm,先端短尖、钝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钝形,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花白色,生枝顶;萼筒长2-3cm,裂片卵状三角形,外面近顶端有1黄绿色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长1.5-3cm,宽1-2cm,多皱褶,先端圆形;雄蕊多数,花丝无毛,长达13mm;子房下位,多室,花柱长超过雄蕊。浆果近球形,直径5-12cm,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皮厚。种子多数,具晶莹,多汁、味酸甜的外种皮。花期5-6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的花瓣多皱缩,呈共同色或棕黄色。完整者,以温水浸泡后铺平观察,全体呈卵形,顶端钝圆,基部略窄,边缘常有破缺。自花瓣基部发出较粗大的主脉,侧脉细小,网状,均呈棕色。质柔软,薄而微透明。

    以色泽黄白、气味微香者为佳。

    炮制

    拣净杂质,生用或炒黑用。

    归经

    归肺经

    性味

    味酸;甘;性平

    功能主治

    涩肠止血。主久痢;便血;咳血;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

    各家论述

    1.《四川中药志》:散郁结。治肺劳吐血及衄血。

    2.《福建中草药》:固肠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白饭树的枝叶。生境分布生于溪旁、路边、灌木丛中。分布广西、湖南,贵州,广东、台湾等地。原形态白饭树(《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金柑藤,鱼骨菜,白鱼眼、鱼眼木、白火炭、白......
  • 《中药大辞典》:白饭树根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Gēn别名薏米蕴(《岭南采药录》),鱼眼报(《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大戟料植物白饭树的根,随时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饭树叶“条。化学成分树皮......
  • 拼音注音Bái Fàn Dòu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植物名实图考》),唐豇、隐元豆(《植物学大辞典》),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白豆、粉豆(《陆川本草》)。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豆科......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首乌拼音注音Bái Shǒu Wū别名山东何首乌、泰山何首乌来源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以块根入药。4~5月或10~11月菜块根,晒干。性味苦、甘、涩,微温。功能主......
  • 《中药大辞典》:白马阴茎拼音注音Bái Mǎ Yīn Jīnɡ别名白马茎(《本经》)。出处《纲目》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雄性外生殖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马肉“条。炮制《雷公炮炙论》:“(白马茎),临用时以铜刀劈破作七片,将生羊血拌蒸半日,出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