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补阴丹

    《施圆端效方》引贾彦通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二):补阴丹处方

    熟地黄(焙)2两,生地黄(焙)2两,乌梅肉(焙)2两,川芎3钱。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气俱虚,四肢困热,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麦糵汤化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贾彦通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二)《杨氏家藏方》卷十五:补阴丹别名

    补阴丸

    处方

    熟干地黄(洗,焙)7两半,生干地黄7两半,白术5两,苍术5两(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两,牡丹皮10两,当归(洗,焙)10两,秦艽10两,细辛(去叶土)7两,蚕退纸(烧灰留性)7两,肉桂(去粗皮)8两,甘草(炙)6两半,大豆黄卷(焙干称,炒烟出)6两半,枳壳(麸炒,去瓤)6两,陈橘皮(去白)6两,羌活(去芦头)5两,香白芷5两,干姜(炮)5两,糯米3升(炒黑色,炒烟出),白茯苓(去皮)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

    润肌体,悦颜色,调荣卫,逐风寒,进饮食。主妇人百疾,或经候不匀,或崩漏不止,腰腿沉重,脐腹作痛,潮热往来,虚烦自汗,中满气短,呕哕不时,肢体酸疼,不思饮食,日渐瘦弱。

    用法用量

    补阴丸(《女科百问》卷上)。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御药院方》卷六:补阴丹处方

    磁石(紧者,烧赤,醋淬7次,水飞过,晒干称)3两,鹿茸3两(去毛,酥炙),生干地黄8两,石斛3两,泽泻3两,官桂1两半(去粗皮),杜仲2两(细切,炒去丝),山茱萸3两(生用)。

    制法

    上为细末,入磁石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益肾水真阴,镇伏心火大热,坚强骨髓,补养精气,通调血脉,润泽肌肤,交泰心肾。主发热怔忪,脚膝痹弱。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或盐汤送下亦得,日进1服。服2月觉功,100日见效。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博济》卷二:补阴丹处方

    朱砂(去石)半两,硇砂(去石)半两,延胡素半两,木香半两,半夏(汤浸7遍)半两,芫花(醋浸,炒黄色)半两,斑猫(去翅足,酒浸后炒令焦黑止)半两,川苦楝子(醋浸,炒黄)1两,荆三棱1两,海蛤1两,蓬莪术1两,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舶上茴香1两,青皮1两,肉豆蔻3枚,槟榔3枚。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健脾元。主小肠气,膀胱气刺疼痛;妇人产后恶物不尽,变作血瘕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补阴丸”。

    摘录《博济》卷二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人参5分,五味子9分,麦冬1钱,酸枣仁1钱(炒,研),山药1钱,茯苓1钱,阿魏1钱。功能主治弱人肾虚不能纳气,气不归元而喘。用法用量煎成,冲化阿胶服。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 处方白豆蔻1钱,苏子1钱,藿香1钱,胆星8分,陈皮8分。功能主治吐清痰者。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不拘时候。摘录《玉案》卷六......
  • 处方玄参5钱,当归3钱,连翘1钱,白芍2钱,丹皮2钱,荆芥2钱,甘菊花2钱,升麻5分,天花粉1钱。功能主治散风热。主痘症发全,痘毒全无,收痂大愈之后,放心纵欲,饮食过伤,又兼风热,而致数日之后身复发热,通身发出红斑,痒甚,愈抓愈痒,先出大小......
  • 处方五灵脂(去砂石)、延胡索(炒,去皮)、苍术(煨)、良姜(炒)、当归(去芦洗)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心胃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醋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
  • 《御药院方》卷五:安眠散处方款冬花 乌梅肉 佛耳草 麦门冬(去心)各7.5克 陈皮(去白)15克 甘草(炙)10.5克 御米壳22.5克(酥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愈。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黄蜡如枣核大,伺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