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贝母散

    《鸡峰普济方》卷十一:贝母散处方

    贝母 知母 百部 阿胶 甘草 麻黄 杏仁 人参 茯苓 半夏曲饼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新久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水1盏,大黄蜡1皂大,同煎至8分(即水一盏),通口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一《太平圣惠方》卷十一:贝母散处方

    贝母22.5克(煨令微黄)百合22.5克 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30克(炙微赤,锉)赤茯苓22.5克 麻黄30克(去根、节)石膏6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柴胡30克(去苗)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宜肺平喘。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3.7克,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贝母散别名

    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

    贝母(煨微黄)桔梗(去芦头)马兜铃 百合 款冬花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干姜(炮裂)汉防己 麻黄(去根、节)各7.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少许,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五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圣惠》卷八十四:贝母散处方

    贝母1分(煨微黄),桔梗1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分(去芦头),干姜1分(炮裂,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痰逆咳嗽,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圣惠》卷八十三:贝母散处方

    贝母(煨微黄)1分,桔梗(去芦头)1分,马兜铃1分,百合1分,款冬花1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1分,干姜(炮裂)1分,汉防己1分,麻黄(去根节)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5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本草图经》,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二:贝母散处方

    贝母。

    功能主治

    人面疮。

    用法用量

    《外科启玄》本方用贝母五钱,为细末。用醋调稀,填入疮口内,令满塞之,次日即愈;如少愈,再填,不过三次全愈。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本草图经》,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二《圣济总录》卷一七五:贝母散处方

    贝母(去心)半两,皂荚子(炒焦色黄)半两,葶苈子(隔纸炒)1分,甘草(炙,锉)半两。

    功能主治

    小儿感寒咳嗽,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半钱匕,乳食后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圣惠》卷八十三:贝母散别名

    贝母饮

    处方

    贝母1分(煨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麻黄1分(去根节),紫蔻1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咽喉不利,状如呀者。

    用法用量

    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圣惠》卷四十六:贝母散处方

    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3分(去苗土),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圣惠》卷十八:贝母散处方

    贝母1两(煨微黄色),刺蓟1两,蒲黄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热病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圣惠》卷四十六:贝母散处方

    贝母5分(煨微黄),桂心1两,射干半两,钟乳粉1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百部半两,五味子1两,白石英2两(细研),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款冬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挫),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羊肺1具(以水3大碗,煮取汁1碗半)。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久咳嗽,昼夜不息,气奔欲绝,肺伤唾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用羊肺汁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得效》卷五:贝母散别名

    二母汤、二母散、一捻金

    处方

    知母(新瓦上焙)1两,贝母(巴豆7粒同贝母炒略熟,去巴豆不用)1两。

    功能主治

    热嗽及痰喘。

    用法用量

    二母汤(《普济方》卷二十七引《医学切问》)、二母散(《医学入门》卷七)、一捻金(《普济方》卷一五七)。

    摘录《得效》卷五《普济方》卷三二五:贝母散处方

    贝母2两,金银花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乳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五《医学六要》卷三:贝母散处方

    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炙)1钱5分,款花2两,杏仁(去皮尖)3两。

    功能主治

    久嗽,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两,加生姜3片,煎8分,去滓服。

    摘录《医学六要》卷三《圣惠》卷七十四:贝母散处方

    贝母(煨微黄)1两,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妊娠,肺损咳嗽,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圣济总录》卷一七五:贝母散处方

    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喘闷。

    用法用量

    如2-3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圣济总录》卷一五九:贝母散处方

    贝母(去心)1两半,槐子(10月上已日采之佳)1两半。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难产。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巴,以熟水调下,未生更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散处方

    贝母10枚大者(去心,麸炒令黄),阿胶(炙燥)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临卧煎糯米饮调下。服后去枕仰卧。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外台》卷十引《深师方》:贝母散处方

    贝母3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2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久咳上气,喉中鸣,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平旦酒调下,1日2次;不知,增之至2匕,大剧可至再服,酒随饮多少。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婴方》:贝母散处方

    麻黄(去节)半两,杏仁(去皮尖,炒)3钱,人参3钱,知母半两,贝母半两,甘草半两,石膏(煨)1两。

    功能主治

    咳嗽。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用蜜、薄荷少许同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婴方》《普济方》卷二七四引《鲍氏方》:贝母散处方

    川山甲(烧存性)、贝母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马疔。

    用法用量

    酒调下3-4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引《鲍氏方》《仙拈集》卷三:贝母散处方

    贝母3钱,白芷3钱,当归3钱,乳香3钱,没药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乳痈,乳疖。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热黄酒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普济方》卷三六九:贝母散处方

    黄耆1两,青皮1两,茯苓1两,栝楼根1两,甘草1两,紫菀1两,白术1两,百合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时气病。

    用法用量

    本方名“贝母散”,但方中无贝母。疑脱。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杨氏家藏方》卷十九:贝母散处方

    贝母(炮)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菀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蛤粉炒)。

    功能主治

    小儿肺感寒邪,咳嗽喘急,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鸡峰》卷十七:贝母散处方

    贝母1两,紫菀3钱,麦门冬1两半,杏仁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七《普济方》卷三八七:贝母散处方

    贝母3钱,细辛2钱,人参3钱,杏仁(去皮尖)2钱,川芎2钱,罂粟壳(去浮楞)2钱,百部根2钱,粉草2钱,诃子3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乳儿嗽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干柿少许同煎。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鸡峰》卷十一:贝母散处方

    贝母、知母、百部、阿胶、甘草、麻黄、杏仁、人参、茯苓、半夏、曲饼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嗽。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大盏,黄蜡1皂大,同煎至8分,通口服。

    摘录《鸡峰》卷十一《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贝母散处方

    贝母(煨)1分,麦门冬1分,款冬花1分,杏仁(炒)1分,紫菀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久嗽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乳汁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圣济总录》卷一八○:贝母散处方

    贝母(去心)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白口疮,满口如浸饼起者。

    用法用量

    先煮面拨粥7个,将逐个拨粥搌儿口内疮了,便以药末半钱,水5分,蜜少许,煎3分,冷与服。仍以药掺贴,每日用3-4次。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北艾1把。功能主治痈疽,疮口冷滞,脓血少,肉色白,久不合。用法用量煎汤,密室中洗,仍以白胶烧烟熏之,续贴膏药。仍多服排脓内补散、加味不换金正气散。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 处方北芪30克 杞子30克 乳鸽1只制法先将乳鸽去毛及内脏与北芪、杞子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功能主治补心益脾,固摄精气。用于早泄、阳痿、体倦乏力、自汗、心悸。用法用量饮汤吃肉,一般3天炖1次,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即愈。摘录《饮......
  • 来源本品为北豆根中提取的总生物碱片。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棕色;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内结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规格(1)15mg(2)30mg贮藏密......
  • 处方半夏(半服者)半两(汤洗7次,为末)、丁香1钱(重碾碎)。制法上将半夏末水搜作剂,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婴孩小儿风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热烦闷,神不安稳,睡眠不宁,可进饮食或欲饮食,食之即呕。......
  • 处方巴豆(去皮)半两,大戟(锉碎)半两。制法上药同入铫内,油炒焦黄,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积六聚。用法用量每服3丸,乳食前、临卧米饮送下。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