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导赤各半汤

    《症因脉治》卷二:导赤各半汤处方

    生地、木通、甘草、川黄连、麦门冬、犀角。

    功能主治

    心火妄动,上刑肺金而致嗽血。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症因脉治》卷二:导赤各半汤处方

    生地、木通、甘草、黄连、麦冬、山栀、赤茯苓、车前子、灯心。

    功能主治

    心经咳嗽,脉左寸洪数。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伤寒六书》卷三:导赤各半汤别名

    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各半汤

    处方

    黄连、黄芩、甘草、犀角、麦冬、滑石、山栀、茯神、知母、人参。

    功能主治

    伤寒经证,心下不硬,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身无寒热,热传手少阴心,心火上而逼肺,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唇赤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形如醉人。

    用法用量

    导赤泻心汤(《张氏医通》卷十三)、导赤泻心各半汤(《寒温条辨》卷五)。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少阴、太阴、太阳药也。陈来章曰:热入心经,凉之以黄连、犀角、栀子;心移热于小肠,泄之以滑石、甘草、灯心;心热上逼于肺,清之以黄芩、栀子、麦冬。然邪之越经而传于心者,以心神本不足也,故又加人参、茯神以辅之。

    2.《张氏医通》:取《金匮》泻心汤为主,以其热在上而不在下,病在气而不在血,故于本方裁去大黄,易入山栀以清心包之热,知母、犀角以解肺胃之烦,人参、麦冬、甘草、茯神以安君主之神,滑石为导赤之向导,姜、枣为散火之间使;用犀角者,即导赤散中之地黄;用滑石者,即导赤散中之木通,虽无导赤散中药味,而导赤散之功效备其中矣。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证因脉治》卷四:导赤各半汤处方

    生地、木通、甘草、川连、麦门冬、山栀、犀角、黄芩、知母、滑石。

    功能主治

    清心热,利小便。主心热谵语,火动于中,而多消渴,小便不利。

    各家论述

    《伤寒大白》:以导赤合泻心汤,上清心经之火;加滑石,导心火,下通小便而出;加知母、山栀、黄芩,兼清上焦肺火。以利小便,莫如清肺;清肺热,又莫如利二便也。

    摘录《证因脉治》卷四《症因脉治》卷三:导赤各半汤处方

    生地、木通、川连、甘草、黄芩、山栀、犀角(磨冲)。

    功能主治

    心热痿软,四肢关节不能活动,足胫纵缓不能收持,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面颊常赤,意乱心烦,脉左寸洪数。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更多中药材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茯苓汤处方旋覆花、陈皮(去瓤.麸炒)、桔梗、白芍药、人参、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两;熟干地黄(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汤洗十遍.切.焙)一两二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
  • 处方半夏3钱,茯苓2钱,丁香1钱,生姜3钱。功能主治伏饮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金鉴》卷四十一......
  • 处方半夏(泡)1钱半,茯苓1钱半,陈皮(去白)1钱半,生姜1钱半。功能主治消饮止呕,和中顺气。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半,煎1盏,去滓,临卧服。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
  • 处方半夏2两,附子1分,赤茯苓1分,白术1分,人参1分,黄橘皮1分,丁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痰饮呕吐。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水煎,空心服。心躁者,去丁香;饮甚者,加细辛,葶苈1分,枳实4个。摘录《鸡峰》卷十八......
  • 处方半夏7个(汤泡7次,每次百沸,候冷用手搓去滑),全青橘皮4个,枣子5个,乌梅5枚,草果子2枚,生姜2块(草果大),甘草2寸(炙黄)。制法上并洗净,烂捶碎。功能主治岚瘴及一切疟疾。用法用量同入砂瓶内,用水1大碗,以湿纸盖头及嘴,以文武火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