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黛蛤散

    出处

    黛蛤散,出自清·《卫生鸿宝》。本方制丸,名“青蛤丸”。

    组成

    青黛三钱(9克)、煅蛤粉三钱(9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克。布袋包煎,每用9克。丸剂,每服6克,睡前含化。

    功效

    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主治

    主治肝火犯肺,头晕耳鸣,咳痰带血,咽喉不利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等病症。

    1.支气管扩张咯血:以黛蛤散加味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35例,与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卡巴克络水杨酸钠、垂体后叶素常规治疗24例作对照。以1周内出血停止,2周内无再出血者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20%,对照组91.7%;且止血时间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中医药学刊》2006年第1期)

    2.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加味黛蛤散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60例,1~2周为1个疗程。以咳、痰、喘、哮等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痊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85%,肺功能明显改善。(《陕西中医》1995年第10期)

    方解

    本方主治肝经火盛,木火刑金之咳痰带血证。方中青黛咸寒清肝火,泻肺热;蛤粉入肺经,清热利湿,清肺化痰。二者相合,使肝火得降,肺热得清,痰热得化,则妄行之血归经。本方性属寒凉,易伤脾胃,故胃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传染性脓疱病、喉源性咳嗽等病症,又有外用于口腔溃疡、皮肤病等。

    方歌

    黛蛤散剂治痰黄,蛤壳十倍黛一倍,咳嗽方中不能少,若加竹沥效更过。

    摘录清·《卫生鸿宝》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术一斤。炮制上三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五饮酒癖;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皆因饮酒冒寒,......
  • 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功能主治酒癖痰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1大杯,加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脏腑微动即安。摘录《百一》卷五......
  • 处方五倍子、地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脱肛。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1钱,米饮调下。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
  • 别名倍槐丸处方槐花6两,五倍子3两,五灵脂3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用法用量倍槐丸(《魏氏家藏》卷七)。摘录《洪氏集验方》卷四......
  • 处方五倍子3钱,白矾1块。功能主治脱肛。用法用量以水2碗,煎五倍子减半,入白矾,安小桶内洗之。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