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甘遂半夏汤

    《金匮要略》卷中:甘遂半夏汤处方

    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

    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自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200毫升,顿服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金匮》卷中:甘遂半夏汤处方

    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以水1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5枚,甘草如指大1枚(炙)。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经方研究》:李春响等实验报告,用本方100%水提取液进行家兔利尿作用的实验,每公斤体重给药1毫升,药后30分钟时5分钟内尿液,与药前5分钟内的尿液比较无明显增加,但1小时后5分钟内尿量与药前5分钟内尿量比较,有显着增加。

    功能主治

    浚痰逐饮。主痰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饮家心下满痛,欲呕吐,或胸腹挛痛者。

    临床应用

    1.留饮:吴孚先治西商王某,气体甚厚,病留饮,得利反快,心下积坚满,鼻色鲜明,脉沉。此留饮欲去而不能尽去也,用甘遂、半夏、白芍,加白蜜5匙顿服,前症悉痊。或问:甘遂与甘草其性相反,用之无害而反奏效,何也?曰:正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击,以成疏瀹决排之功。

    2.肺心病腹水:徐某某,女,46岁。患肺原性心脏病伴腹水已年余。用强心利尿剂后,病反加剧。症见胸满腹胀,四肢水肿,喉间痰鸣,心悸而烦不得卧,气短欲绝,面色晦暗,唇周发绀,二便不通,不食不饥,口不渴,舌胖淡,苔润,脉弦而结代。证属脾肾两虚,痰饮内阻,元气欲脱。拟甘遂半夏汤化裁:人参15g,甘草3g煎汤,送服甘遂蜜丸(即本方)3g。服后4小时下大便3次,先下黑粒状,继下浆糊样便,小便亦通,胸满肢肿,痰鸣等症均已见轻,呼吸好转,颜面转微白,唇周淡红,胃纳好转。翌日,投木香12g,人参15g,甘草3g煎汤吞服甘遂蜜丸3g。服后2便畅通,继以8味丸固本,经治月余,诸症消失,至今6年,未复发。

    3.腹壁脂肪增多症:蒋某某,女,32岁。患者腹部逐渐增大已4月,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外地某医院。诊时见:腹部膨隆,大如妊娠8个月,按之松软如棉絮,自觉胀闷不舒,沉重乏力,神疲嗜睡,纳减便溏,经闭3月,白带量多,质清稀而有腥味,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以健脾涤痰,方用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9g,半夏9g,白芍9g,炙甘草9g,白术12g,茯苓18g。3剂。药后腹胀大为减轻,精神转佳,食纳增加,白带减少,惟大便溏泻反剧,泻下之物粘腻如鱼冻,余无不适。原方继进3剂,腹胀大已减3分之2,余症俱觉好转,大便仍间有粘腻物,脉沉滑,原方再进3剂。2年后,患者至某医院分娩遇见,谓药后健如常人,腹大全消,带止经行,尔后怀孕。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8合,顿服之。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直解》: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收以芍药之酸,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有以相使,此酸收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欤!2.《古方选注》: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下渗。《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胜甘,约以监反,庶不溷乱中焦而为害。

    3.《金匮要略心典》:脉伏者,有留饮也。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者,所留之饮从利而减也。虽利,心下坚满者,未尽之饮,复注心下也。然虽未尽而有欲去之热,故以甘遂、半夏因其势而导之。甘草与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药、白蜜,不特安中,抑缓药毒耳。

    摘录《金匮》卷中汉·《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组成

    甘遂三枚(3克)、半夏十二枚(12克)、芍药11枚(5克)、炙甘草一枚(1克)。

    用法

    水煎去渣,加入蜂蜜15克,和药汁,再煎服。

    功效

    逐水祛痰,和中除湿。

    主治

    主治留饮欲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者,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脑积液伴癫痫等病症。

    1.肝硬化腹水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口服中药甘遂半夏膏加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疗程1个月,停药随访3个月。以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以上3项指标保持稳定6个月~1年为显效标准,并观察腹水消退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腹水消退平均时间为12日,对照组腹水消退平均时间为21日;治疗组复发率10.5%,对照组复发率29.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海峡药学》2009年第4期)

    2.脑积液伴癫痫(个案)李仲愚毅授应用甘遂半夏汤(甘遂单煎兑服)治疗脑积液伴癫痫1例,与二陈汤加减交替使用,连续治疗2个月,癫痫一直未发作,头痛症状消失。李教授认为脑部积液伴癫痫系痰饮上逆所致,故取甘遂半夏汤攻逐痰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方解

    本方用于治疗留饮不去,心下坚满之证。方用甘遂降逆,攻逐饮邪,善行肠间经隧之饮邪;半夏醒脾燥湿,化饮降逆,宣畅气机;芍药补血益阴缓急;甘草益气和中;蜜性甘缓,益气和中,缓和甘遂与甘草之相反,并调和诸药

    甘遂攻下之力峻猛,使用必须谨慎,可暂用而不可久服,以免攻逐太过,损伤正气。气虚、阴伤、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各种类型胃炎、结肠炎、肠结核、肾积水、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遗精、术后尿潴留、小儿百日咳、无名肿毒、疟疾等病症。方中甘遂、甘草两药配伍属中药“十八反”之列,两者相反作用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遂与甘草配伍的毒性大小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若甘草等于或小于甘遂用量,无相反作用,有时还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但甘草大于甘遂用量,则有相反作用。

    方歌

    甘遂半夏金匮方,遂夏芍蜜甘草襄,饮留胃肠此方施,遂草相反义深广。

    摘录汉·《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当归1钱2分,川芎7分,白芍1钱(炒),生地黄1钱2分,白术1钱,茯神1钱2分,远志(甘草水泡,去心)8分,酸枣仁(炒)8分,麦门冬(去心)2钱,黄芩1钱2分,玄参5分,甘草3分(一方无远志、麦门冬、黄芩、玄参、加陈皮、柏子仁、酒炒黄连......
  • 拼音注音ān Shén Jiě Yù Tāng组成茯苓30g,九节菖蒲30g,郁金15g,牡丹皮15g,炒栀子10g,仙茅10g,淫羊藿15g,合欢皮30g,五味子15g,女贞子15g,莲子心10g。主治更年期综合征。以烘热汗出、心烦焦躁、......
  • 处方南星末5两,川加末1两5钱(先以姜汁拌浸半日,入南星末调,和匀成饼,于饭甑内蒸半日),人参末1两5钱,制远志末1两5钱,飞过辰砂(研)7钱5分,琥珀7钱5分,酸枣仁(炒,研末)1两。制法上用雄猪心血3个,入竹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
  • 处方石菖蒲1两,远志1两,人参1两,获神1两,川芎1两,山药1两,麦门冬1两,铁粉1两,天麻1两,半夏1两,南星1两,茯苓1两,细辛5钱,辰砂5钱。制法上为末,生姜5两取汁,入水煮糊为丸,如绿豆大,另以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消风痰。主惊悸。用法......
  • 处方琥珀1两(细研),真珠1两(细研,水飞过),牛黄半两(细研),天竹黄1两(细研),铁粉1两,光明砂3分(细研,水飞过),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龙齿1两(细研如粉),腻粉半两(研入),麝香1分(细研),犀角屑3分,露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