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还少丹

    出处

    还少丹,宋·《洪氏集验方》。本方又名“真人还少丹”。

    组成

    熟地黄五钱(15克)、山药一两半(45克)、牛膝一两半(45克)、枸杞子五钱(15克)、山萸肉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杜仲一两(30克)、远志一两(30克)、五味子一两(30克)、石菖蒲一两(30克)、楮实一两(30克)、小茴香一两(30克)、巴戟天一两(30克)、肉苁蓉一两(30克)。

    用法

    炼蜜,枣肉为丸。每服6~9克,每日2次。

    功效

    补肾养心,益阴壮阳。

    主治

    精血虚损,心肾不足,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耳鸣目暗及未老先衰,遗精阳痿,舌淡,脉沉迟。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男性不育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1.血管性痴呆:本方加味,联合西药(口服阿米三嗪、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34例,与单纯西药治疗20例对照,疗程为2个月。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男性不育症:加味还少丹治疗男性不育症49例,疗程50—200日。疗效评价以治疗后受孕,或精液检查正常、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精液检查未恢复正常,但症状体征改善为好转。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89.8%。(《湖北中医杂志》1993年第3期)

    3.更年期综合征:本方随证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26例,疗程为2~3个月。患者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等情志症状消除为临床治愈标准。结果:临床治愈88例,好转29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92.9%。(《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年第1期)

    方解

    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肾不足,赢瘦体衰。方用地黄、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等补益肾精,合以茯苓、山药、远志、菖蒲、大枣补益心脾。临床应用以腰酸膝软、耳鸣目暗、健忘为辨证要点。偏阴虚,加生地、元参、天麦冬;偏血虚,加当归、白芍、首乌;脾胃不健,加人参、白术、谷芽、麦芽。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表明,还少丹亦可用于糖尿病性腹泻、虚劳、睾酮部分缺乏症等。实验研究证实,还少丹可防治脑细胞损伤,促进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对脑缺血引起的记忆障碍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方歌

    还少丹中熟地杞,苁蓉茴戟杜仲萸,牛膝楮实参苓药,大枣菖蒲味志随。

    摘录宋·《洪氏集验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好醋、艾。制法好醋炆艾。功能主治验胎。主过月或月数未足,难明是否有孕者。用法用量服半盏后,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为痛,定无。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艾附丸处方白艾叶 枳壳(去瓤,取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洗,焙)赤芍药 没药(别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将艾叶并枳壳用米醋于沙锅内煮,令枳壳烂,同艾细研为膏,和药末为丸,如梧......
  • 处方破故纸2钱,五味子1钱半,肉豆蔻(面炮)1钱,吴茱萸7分,炒陈艾2钱,厚附片2钱。功能主治温中暖脏。主妊娠虚寒,腰腹疼痛,精神不振,憎寒喜热,少腹冷,小便清长,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如胸脘不舒,去五味,加广皮。摘......
  • 处方香附5两(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盐酒浸),蕲艾(醋煮)2两,当归2两,川芎1两半,白芍1两半,熟地黄(酒蒸)1两半,黄芩1两半,阿胶(酒蒸)1两,臭椿根皮1两。制法上为末,捣地黄、阿胶和匀,加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
  • 《中国药典》:艾附暖宫丸处方艾叶(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吴茱萸(制)80g 肉桂20g 当归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黄40g 黄芪(蜜炙)80g 续断60g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