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芩芍药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九:黄芩芍药汤处方

    黄芩 白芍药 白术 干地黄各30克

    制法

    上药锉于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150毫升,煎至)00毫升,去滓温服。

    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九《活人书》卷十九:黄芩芍药汤处方

    黄芩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干地黄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赤水玄珠》卷二十八:黄芩芍药汤处方

    条芩3钱,芍药2钱,升麻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麻痘滞下。肠胃热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医方考》:条芩可以清之,芍药可以寒之,升麻可以举之,甘草可以调之。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伤寒大白》卷二:黄芩芍药汤处方

    黄芩、白芍药、川连、甘草。

    功能主治

    阳明表热而衄;湿热伤于少阳,下利,寒热口苦。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幼科直言》卷五:黄芩芍药汤处方

    柴胡、黄芩、赤芍、陈皮、甘草、花粉、桃仁、山楂肉、归尾。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传里为热,发热作渴,谵言乱语,血分生热,小便赤黄,兼得微汗,传入少阴者。

    用法用量

    白水煎,兼服牛黄锭子。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种痘新书》卷十一:黄芩芍药汤处方

    黄芩1钱(炒),赤芍1钱,升麻1钱,甘草1钱5分,生地1钱5分,木通1钱5分,枳壳1钱5分,归尾1钱5分,川连8分,人参6分,酒大黄。

    功能主治

    麻症,实热滞于大肠,欲泄不泄,里急后重,时时欲出,滞而不下。

    用法用量

    方中酒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麻症集成》卷四:黄芩芍药汤处方

    酒芩、酒芍、江壳、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

    麻后下痢,日久者。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朱砂5钱,雄黄5钱,没药5钱,乳香5钱,真番卤8分(煅令烟尽),人言1钱(煅过),枯矾2钱,巴豆30枚(去油)。制法上为细末,粳米饭为丸,如荞麦大小,成锭,作线条亦可。功能主治发背,痈疽,恶疮,粉瘤,鼠漏,无名疔毒等疮,疮头孔多,脓血不......
  • 处方车前子半两,龙胆草半两,谷精草半两,仙灵脾半两,威灵仙半两,藁本半两,荆芥穗2钱半,秦皮2钱半,甘草(炙)2钱半。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热眼肿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服。摘录《直指》卷二十......
  • 处方硫黄1两,水银(二味同炒,作沙子)1两,曾青1两,丹砂1两,雄黄1两,白石英1两,紫石英1两,铅丹1两,玄精石1两,胡粉1两,消石2两(以上11味各细研,入瓷盒盛,盒上留一眼子,外用六一泥固济毕,候干,以文火养一复时后,闭盒眼子,用大火......
  • 处方天雄(去皮脐,如无,以大附子代之)1两,大川乌1两(去皮脐),白附子5钱,南星5钱,天麻5钱,川芎,半夏,木香,全蝎(去毒,姜汁拌,全用)。功能主治偏正头风作痛,痛连于脑,常如牵引之状,发则目不可开,眩晕不能抬举。用法用量方中川芎、半夏......
  • 别名八生散(《证治要诀类方》卷三)。处方天雄60克(此药最佳,无则以大附子代之,去皮)大川乌60克(去皮)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白术各30克 川芎 木香 全蝎(姜汁拌,全用)半夏各15克(同天雄、附子、南南、川乌并生用)制法上药生用,锉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