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加味二陈汤

    易玉泉方:加味二陈汤处方

    法半夏10克,当归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白僵蚕10克,木通10克,陈皮12克,白术12克,白茯苓15克,苦参6克,黄连3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消肿散结。主脾运失健,痰湿凝结。(舌下囊肿)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易玉泉方《济阳纲目》卷一○五: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姜制)1钱3分,茯苓1钱,黄连1钱,青竹茹1钱,生地黄(酒洗)1钱半,当归(酒洗)8分,陈皮(去白)8分,桔梗5分,甘草梢2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清火化痰。主舌下肿结如核,或重舌、木舌及满口生疮。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食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五《济阳纲目》卷七十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芩、黄连、山栀子。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肠鸣。因火动其水,腹中水鸣作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十三《济阳纲目》卷七十五:加味二陈汤处方

    南星(姜制)1钱半,半夏(姜制)1钱半,苍术(米泔浸炒)1钱,黄柏(煨)1钱,陈皮1钱,茯苓8分,甘草5分(一方二陈汤加南星、香附、乌药、枳壳)。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痰积腰痛,脉滑者。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十五《济阳纲目》卷七十八: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3分,酒芩1钱,羌活1钱,威灵仙3钱,南星1钱,香附1钱,苍术1钱半,白术1钱。

    制法

    上锉1服。

    功能主治

    臂痛,乃上焦湿痰横行经络所致。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十八《济阳纲目》卷七十八: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芩(酒洗)、羌活、红花。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痰热客于太阳经,项强不能回顾,动则微痛,其脉弦而数实。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十八《济阳纲目》卷二十: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苍术、防风、川芎、白芷(一云白术)。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外邪霍乱。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济阳纲目》卷八十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1钱,苍术1钱,白术1钱,桃仁1钱,红花1钱,附子少许。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十指麻木,属胃中有湿痰死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二《医学正印》:加味二陈汤处方

    当归(酒洗)1两,茯苓2两,川芎7钱5分,白芍药1两,白术1两,半夏(汤洗)1两,香附米1两,陈皮1两,甘草5钱。

    制法

    上作10帖。

    功能主治

    妇人肥盛不能孕育者。

    用法用量

    每帖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医学正印》《玉案》卷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甘草8分,半夏1钱,茯苓1钱,陈皮1钱5分,南星、枳实、黄芩、白术、黄连、瓜蒌仁、桔梗、杏仁、山楂、柴胡(少佐)、贝母、金沸草、姜汁、竹沥。

    功能主治

    食积夹痰,憎寒恶风,自汗,胸膈满闷,气上攻冲,头不昏痛,项不强,无热者。

    用法用量

    年力壮盛者,先吐去痰,后服此药。

    摘录《玉案》卷二《玉案》卷四: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8分,陈皮8分,白茯苓8分,甘草8分,藿香梗1钱,砂仁1钱,厚朴1钱,香附1钱,山楂肉6分,红豆蔻6分。

    功能主治

    气郁伤脾,饮食停胃,以致呕吐。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四《玉案》卷四:加味二陈汤处方

    白茯苓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厚朴1钱2分,桔梗1钱2分,枳实1钱2分,黄芩1钱2分,贝母(去心)1钱2分,苏子1钱2分,甘草2分,肉桂2分。

    功能主治

    梅核气。六郁七情神思所伤,结成痰核,介介喉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四《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甘草、茯苓、山楂、香附、川芎、苍术、砂仁。

    功能主治

    妊娠气不调和,饮食伤而气实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济阳纲目》卷九十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香附、木通各等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忿怒气结,闭遏不通。

    用法用量

    水煎服,后煎滓探吐,以提其气。

    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二《万氏家抄方》卷六: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5分,半夏6分,茯苓8分,甘草3分,香附、木通、贝母、知母。

    功能主治

    痰气壅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普济方》卷二○六引《经效良方》: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汤泡7次)半两,陈皮半两,茯苓半两,甘草1钱半(炙,锉),刮竹青4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胃热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引《经效良方》《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德生堂方》:加味二陈汤处方

    人参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紫菀1两,紫苏1两,枳壳(炒,去瓤)1两,桑白皮1两,缩砂仁1两,白豆蔻1两,木香半两。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气虚咳嗽,喘逆呕吐,不得安眠,甚危困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临卧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德生堂方》《伤寒全生集》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茯苓、半夏、陈皮、枳实、甘草、桔梗、杏仁、贝母、瓜蒌仁、黄连。

    功能主治

    痰实结胸。喘咳,胸胁满痛,作寒热,脉洪滑,心烦口渴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胸腹满,加砂仁,去甘草;痰渴,去半夏,加知母,天花粉;嗽,加5味;喘,加桑皮、苏子;胁满痛,加青皮、白芥子、木香;有热痰结,加柴、芩、竹沥、姜汁少许,去半夏;有寒痰结,加干姜、姜汁,去贝母、黄连;风痰结,加南星、竹沥、姜汁;火痰,加山栀、黄芩、竹沥、姜汁少许,去半夏。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松崖医径》卷下:加味二陈汤处方

    橘红(盐水浸)8分,半夏(姜汁炒)1钱5分,白茯苓(去皮)1钱3分,白术1钱3分,香附(盐水拌炒)7分,连翘5分,黄芩(炒)5分,枳实(麦麸炒)5分,前胡5分,甘草5分(炙),瓜蒌仁1钱,桔梗1钱,麦糵(炒)1钱。

    制法

    上切细。

    功能主治

    治痰,理脾胃。主

    用法用量

    《明医杂着》无枳实,主治脾胃气盛,痰多或喘。

    摘录《松崖医径》卷下《会约》卷八: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2钱半,茯苓3钱,陈皮2钱,甘草1钱,苍术1钱3分,桔梗1钱。

    功能主治

    脾经湿滞,痰甚而脉弦滑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6分,大枣1枚,水煎服。

    若呕吐吞酸,胃脘痛,呃逆,加丁香9粒;若胸膈不快,加香附8分,枳壳1钱;食滞,加神曲1钱。

    摘录《会约》卷八《会约》卷六: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半夏2钱,茯苓2钱,甘草1钱,川芎8分,蔓荆子1钱,北细辛3分。

    功能主治

    痰厥头痛;或呕恶咳嗽,寸关脉滑者。

    用法用量

    姜汁为引。

    如兼虚者,加白术1钱半,山药(炒黄)3钱;如兼火者,加黄芩、花粉各1钱半,石膏2钱。

    摘录《会约》卷六《经验广集》卷一: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5钱,半夏2钱,茯苓1钱半,生甘草7分,白芥子1钱。

    功能主治

    流注、疬核、皮里膜外之凝痰。

    用法用量

    《外科证治全书》:宜兼阳和丸用。

    摘录《经验广集》卷一《麻科活人》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白茯苓、防风、天麻、连翘、甘草。

    功能主治

    麻后有痰。

    用法用量

    麻后有痰而不吐痰者,宜用加味二陈汤去半夏、甘草,加贝母、栝蒌霜主之。

    摘录《麻科活人》卷三《吴氏医方类编》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二陈汤加羌活1钱,荆芥1钱,防风2钱,白芍2钱,苍术2钱,归身4钱,麦冬2钱,萆薢1钱。

    功能主治

    (疒咅)瘰。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吴氏医方类编》卷三《金鉴》卷五十八:加味二陈汤处方

    麦门冬(去心)、前胡、栝蒌仁、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枳壳(麸炒)、桔梗、杏仁(炒,去皮尖)、黄芩。

    功能主治

    疮痘之火,炼液成痰,上壅气道。喉中作声。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处方

    苍术(米泔浸)8分,白术(炒)8分,橘红8分,半夏(泡)8分,茯苓8分,川芎8分,香附8分,枳壳5分,黄连(姜炒)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食郁瘀滞,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8分,食前稍热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丹溪方《松崖医径》卷下: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5分,半夏(汤泡)5分,桔梗(米泔水浸)5分,川芎5分,白术1钱,黄芩(酒炒)3分,薄荷3分,防风4分,甘草(炙)4分,白茯苓(去皮)7分,桑白皮(蜜炙)7分。

    制法

    上切细。

    功能主治

    小儿感冒发热,鼻流清涕,或咳嗽痰吐,病情沉重者。

    用法用量

    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服。

    摘录《松崖医径》卷下《济阳纲目》卷十一: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1钱,黄连1钱,干葛1钱。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济阳纲目》卷十五: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山楂、神曲、桔梗、南星、枇杷叶、黄连、竹茹。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痰火停食,腐化酸水,吐出黄臭,或醋心不安。

    用法用量

    加生姜煎,临熟入姜汁1匙调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五《济阳纲目》卷十八: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青皮、芍药、川芎、砂仁、神曲。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木乘土,胁痛或脾痛,有关脉弦,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幼科铁镜》卷六: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白茯、甘草、厚朴、香薷、黄连、山楂、麦芽、神曲、木通、泽泻。

    功能主治

    夹暑伤寒吐泻。

    摘录《幼科铁镜》卷六《济阳纲目》卷二十四: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杏仁(去皮尖)1钱半,白茯苓1钱,贝母(去心)1钱,半夏(汤泡)1钱,瓜蒌仁1钱,桔梗1钱,前胡(去芦)1钱,片芩1钱,枳壳(麸炒)8分,石膏8分,甘草(炙)3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泻肺胃火,消痰止嗽。主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食远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四《胎产要诀》卷上:加味二陈汤处方

    二陈加苍术3钱,白芷2钱,黄芩2钱,黄连1钱半,黄柏1钱半,白芍2钱半,椿根皮(炒)2钱半,萸肉2钱半。

    功能主治

    带下属湿痰者。

    摘录《胎产要诀》卷上《济阳纲目》卷五十一: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当归1钱,干葛1钱,元参1钱,黄芩8分,茯苓8分,黄连7分,甘草5分。

    制法

    上锉,作1服。

    功能主治

    内热恶寒。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五十一《济阳纲目》卷五十四: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术、黄连、远志。

    功能主治

    怔忡惊悸,时作时止,心下有痰。

    用法用量

    上水煎,加竹沥、生姜汁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五十四《医方考》卷五: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陈皮、茯苓、黄芩(酒炒)、甘草、川芎、细辛、黄连(酒炒)、薄荷、苍耳子、胆南星。

    功能主治

    头风,偏头风。

    用法用量

    《济阳纲目》本方用法:上锉。加生姜,水煎服。

    各家论述

    是方也,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治痰之二陈汤也;加南星之燥,皆所以治痰耳;而黄芩、黄连者,用其苦寒以治热也;若川芎、细辛、薄荷、苍耳,皆治风之品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是故用之。

    摘录《医方考》卷五《济阳纲目》卷十八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姜汁炒)、栀子(炒)、苍术、川芎、香附、砂仁、神曲(炒)、山楂、木香少许。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胃中有火,膈上有痰,令人时常恶心,呕吐清水,作嗳气吞酸等证。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久病虚者,加人参、白术;胃寒者,加益智、草豆蔻、干姜、桂心之类,去黄连、栀子,又甚者加丁香、附子;如胁痛,或脾痛,右关脉弦,呕吐不已,此木来侮土,加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青皮、芍药、川芎、砂仁、神曲之类;如时常吐清水,或口干,不喜食,冷涎自下而涌上者,此脾热所致,加白术、芍药、升麻、土炒芩连、栀子、神曲、麦芽、干生姜;如时常恶心,吐清水,心胃作痛,得食则暂止,饥则甚者,此胃中有蚘也,加苦楝根、使君子煎服即愈,或用黑锡灰、槟榔各等分,米饮调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引丹溪方《证治宝鉴》卷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二陈汤加僵蚕、全蝎、荆芥、天麻、菖蒲、远志、制南星。

    功能主治

    痫症,痰盛而不矜下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姜汁、竹沥,早、晚服。7帖后加贝母、白术(土炒)。

    注意

    忌猪、羊、鱼、面、鸡、鹅、酒色、猪肝、猪首、蹄爪、煎炒。

    摘录《证治宝鉴》卷二《丹溪心法》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5两,陈皮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砂仁1两,丁香5钱,生姜3两。

    功能主治

    停痰结气而呕。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2钱,法夏1钱半,茯苓3钱,甘草5分,茅术1钱,枳壳2钱,生姜1片。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兼能止呕。主妊娠恶阻属于痰湿者。症见胸脘胀闷,不欲食,食则呕吐涎沫,恶油腻,舌质淡,脉濡而滑。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气虚及曾经有过流产的,去枳壳,加续断3钱,泡参3钱,蕲艾3钱,砂仁1钱。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丹溪心法》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二陈汤加砂仁1钱,青皮半钱。

    功能主治

    闻食气则呕。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处方

    橘红7分,茯苓7分,半夏(汤泡洗)1钱,甘草(炙)3分,川芎8分,苍术8分,白术8分,山楂肉1钱5分,砂仁5分,神曲(炒)7分,香附子1钱,麦糵面(炒)5分。

    功能主治

    导痰补脾,消食行气。主

    用法用量

    上除神曲、麦糵面细研炒,另包,余细切,作1服,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盏,煎至1盏,调神曲,麦糵入内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医门八法》卷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2钱,法夏2钱(研),茯苓2钱,党参2钱,炙甘草2钱,川朴2钱(捣)。

    功能主治

    痰证呃逆。因痰结于胸,丹田之气不能上升而然。

    摘录《医门八法》卷二《医醇剩义》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橘红1钱,半夏1钱5分,茯苓2钱,白术1钱,苡仁4钱,枳壳1钱,砂仁1钱,苏梗1钱,花椒子24粒,生姜3片。

    功能主治

    胃咳。咳而呕恶,甚则呕虫。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医钞类编》卷十: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法夏、白术、白茯苓、苍术、厚朴、砂仁、车前、木通、淮药、甘草。

    功能主治

    痰泄或多或少,时泄时止。

    用法用量

    加灯心,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会约》卷九: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夏1钱半,茯苓2钱,甘草1钱,桔梗1钱半,枳壳1钱半,麻黄(去节)8分,杏仁20粒(去皮尖),桂枝1钱。

    功能主治

    肺感风寒,痰稠喘急,脉浮紧者。

    用法用量

    水煎,加生姜汁合服。

    摘录《会约》卷九《会约》卷九: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半夏2钱,茯苓1钱半,甘草1钱,桔梗2钱,枳壳1钱半,桂枝1钱,杏仁(去皮)1钱,苍术1钱,当归1钱,紫苏叶7分,北细辛3分。

    功能主治

    四时感冒,咳嗽,寒热,身痛,鼻塞;或病愈而咳痰,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8分,水煎,热服。

    肺寒而邪不散者,加麻黄(留节)6-7分;肺有火者,加黄芩1钱,甚者,再加栀仁(炒黑)7-8分;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7-8分;如咳嗽遇秋冬即发者,此寒包热也,但解其寒,其热自散,宜用此方加麻黄(去节)7-8分。

    摘录《会约》卷九《医学正传》卷三引丹溪方: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1钱,半夏1钱5分(炮),茯苓1钱,甘草(炙)3分,栀子(炒)1钱,黄连(姜汁拌炒)1钱5分,川芎1钱,白术1钱,干姜(炒)5分,苍术1钱,香附1钱,牡荆子(炒另研)1钱半。

    制法

    上切细,作1服。

    功能主治

    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时常胃口作痛,及恶心吐清水不快。

    用法用量

    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稍热服。

    如胃口疼甚,加生姜自然汁1合;挟虚者,加人参1钱。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引丹溪方《得效》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甘草5钱,丁香3钱,胡椒3钱。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痰晕,或因冷食所伤。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不拘时热服。

    摘录《得效》卷三《得效》卷十四: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两半,白茯苓1两半,半夏1两,白术7钱半,粉草3钱。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妇人中脘宿有痰饮,受胎1月或2月,因经停气滞,呕吐择食,为恶阻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食前服。未效,加生姜汁。

    摘录《得效》卷十四《寿世保元》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枳实(麸炒)1钱,黄连(姜炒)6分,山楂(去子)2钱,木香8分,青皮(去瓤)2钱,白茯苓(去皮)3钱,砂仁8分,甘草8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痰气郁结,或饮食停滞而为痞满,按之,无块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痰火点雪》卷一: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半夏(姜泡)、茯苓(去皮)、南星(牛胆制佳)、香附(去毛,童便炒)、青皮(去白)、青黛各等分。

    功能主治

    咳嗽胁痛。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痰火点雪》卷一《便览》卷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

    功能主治

    导痰健脾。主伤食恶食,胸中有物。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济阳纲目》卷二十八: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去白)、半夏、茯苓、甘草(炙)、桔梗、桑白皮、瓜蒌仁、杏仁。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嗽动有痰,痰出嗽止。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如胸膈作闷,加枳壳、紫苏;春,加薄荷、荆芥;夏,加黄芩、黄连;有火,亦加芩、连。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保命歌括》卷三十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

    功能主治

    湿痰流注,胁内作痛。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三十二《古今医鉴》卷八: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半(姜泡),茯苓1钱半(盐水炒),白术1钱,桔梗1钱,石菖蒲7分,黄柏2分,知母3分,栀子(炒黑)1钱半,升麻1钱(酒炒),柴胡1钱(酒炒),甘草1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遗精。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医统》卷五十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茯苓1钱,黄芩1钱,川芎1钱,甘草5分,木香5分(磨汁)。

    功能主治

    气郁痰火眩运。

    用法用量

    用水2盏,加生姜3片,煎7分,食后服。

    摘录《医统》卷五十三《医统》卷二十四: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茯苓1钱,半夏曲1钱,甘草5分,藿香5分,砂仁5分,白术7分,神曲7分,人参7分。

    功能主治

    冷热不调,气逆冲上,呕吐者。

    用法用量

    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8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二十四《广嗣纪要》卷十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白茯苓1钱,半夏(炒)1钱,甘草3分,黄连(姜汁炒)3分,吴萸(炮,去皮)3分。

    功能主治

    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

    用法用量

    水1钟半,加生姜5片,煎服。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二《丹溪心法附余》卷九: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1钱半,橘红1钱半,茯苓1钱半,甘草(炙)1钱半,黄连(姜汁炒)1钱半,黄芩(姜汁炒)1钱半。

    功能主治

    恶心因痰有热者。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5片,煎8分,温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九《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澹寮》: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5两,橘红5两,茯苓(去皮)3两,甘草2两,丁香2两。

    功能主治

    痰生呕吐,痰饮为患,呕吐头眩,心悸,或因食生冷硬物,脾胃不和,时吐酸水。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6分,热服。

    恶甜者,减甘草。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澹寮》《医部全录》卷二四○引《直指》: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姜黄、枳壳各少许。

    功能主治

    酒面积热成疾,手臂痛,并痰攻眼肿,身麻痹。

    用法用量

    用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8分。食远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二四○引《直指》《直指》卷七: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姜汁)1钱5分,白茯苓1钱,白术1钱,香附1钱2分,连翘1钱,黄芩1钱,枳实(鼓炒)1钱,前胡1钱,甘草1钱,瓜蒌仁1钱,桔梗1钱,麦芽神曲(炒)1钱,陈皮(盐水浸,炒)1钱。

    功能主治

    湿痰。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盏,加生姜3片,煎1盏服。

    摘录《直指》卷七《直指》卷五:加味二陈汤处方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枳壳、真苏子、桔梗、白豆蔻仁、山栀子仁各等分。

    功能主治

    梅核气。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加生姜1片,水1盏,煎6分,食后徐徐服。

    摘录《直指》卷五《普济方》卷一三○引《活人书》: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2钱,茯苓3钱,半夏3钱(泡洗),甘草3钱,枳实2钱,竹茹3钱。

    功能主治

    伤寒3-5日之内,发热发寒,干呕,饮水即吐,粥食人口即吐。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以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徐徐1口,服毕,再服1口,以尽力度,不可急咽。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引《活人书》《万氏女科》卷一: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苍术1钱,益智仁(盐水炒)1钱,炙草5分,升麻4分,柴胡7分。

    功能主治

    白浊。

    用法用量

    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一《济阳纲目》卷七十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苍术、川芎、神曲(炒)、麦芽(炒)。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补泻兼施。主气虚之人,因饮食过伤而腹痛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十三《回春》卷二: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1钱,半夏(姜制)1钱,白茯苓(去皮)1钱,当归1钱,枳实(麸炒)1钱,桔梗(去芦)1钱,杏仁(去皮尖)1钱,良姜7分,砂仁7分,木香3分,官桂3分,甘草3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痰厥晕倒。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气逆,加苏子;元气虚弱,去枳实。

    摘录《回春》卷二《寿世保元》卷三: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白茯苓(去皮)3钱,苍术1钱5分,厚朴(姜汁炒)8分,砂仁8分,山药(炒)1钱半,车前子2钱,木通2钱,甘草8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因痰而致泄泻,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乌梅1个,灯心10茎,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便览》卷一: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酒芩、羌活、苍术。

    功能主治

    诸湿。

    用法用量

    用水2钟,加生姜3片,水煎服。

    湿在上部,加苍术;在下,加升麻;内湿,加猪苓、泽泻;中焦湿与痛热,加黄连,有实者亦用之;肥白人因湿沉困倦怠是气虚,加苍术、白术;黑瘦人沉困倦怠是湿热,加黄芩、白术、芍药。

    摘录《便览》卷一《外科正宗》卷四:加味二陈汤处方

    陈皮8分,半夏8分,茯苓8分,甘草8分,黄芩8分,黄连5分,薄荷5分。

    功能主治

    痰饮流注舌下,发肿作痛,针刺已破者。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陈皮1钱,白术1钱5分,半夏1钱2分,干姜(炒)8分,神曲(炒)1钱,三棱(醋炒)1钱,莪术(醋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山楂(去核)1钱,枳实(炒)1钱,砂仁7分(炒),麦芽(炒)8分。功能主治过食寒冷硬物及生瓜果,致伤太阴,厥阴......
  • 组成半夏一钱(10克)、秫米五钱(15克)。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每日2次分服。功效化痰和胃。主治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症。1.失......
  •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方:半夏竹茹汤处方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朴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急性子15克,......
  • 处方半夏适量。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法治疗鸡眼30余例,未见复发。用法用量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剪(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摘录《外治方......
  • 处方羚羊角(锉细末)钱半,薄荷钱半,羌活钱半,半夏(炙)钱半,白菊花5钱,川乌(炮)5钱,川芎5钱,防风5钱,车前子5钱,细辛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痰湿攻伤,绿风内障。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2钟,煎1钟,去滓服,或荆芥汤下。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