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热泻脾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热泻脾散处方

    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 黄芩 赤苓

    功能主治

    清脾泄热。治小儿心肿蕴热,致患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者。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医宗金鉴》:清热泻脾散组成

    栀子、生地黄、黄芩、茯苓各三钱(各9克),煅石膏半两(15克),黄连、灯心草各一钱(3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

    主治小儿鹅口,满口生白屑,舌红苔白腻,脉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鹅口疮、口腔溃疡、手足口病等病症。

    1.鹅口疮:以清热泻脾散治疗心脾积热型鹅口疮36例,疗程为7日,以口腔内黏膜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痊愈29例,占80.56%;有效4例,占11.11%;无效3例,占8.33%。(《河南中医》2013年第1期)

    2.口腔溃疡:以清热泻脾散加减治疗22例,与维生素B2治疗20例对照。疗程为3天,以临床症状的改善判断疗效。结果:中药组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西药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第17期)

    3.手足口病:以本方加减治疗50例,疗程为6日,以手足及躯干部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或溃疡愈合等症状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痊愈3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痊愈率72%,总有效率98%。(《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5期)

    方解

    本方石膏、栀子清心脾积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生地黄清热养阴,灯心草、赤苓健脾利湿。临床如见胃纳不香,加薏苡仁、莱菔子、麦芽等,大便秘结,加大黄。清热泻脾散虽为小儿而设,但也可治疗成人心脾蕴热的病证。

    方歌

    山栀芩连灯芯草,石膏茯苓生地黄,心脾积热循经发,清热泻脾鹅口疮。

    摘录清·《医宗金鉴》
更多中药材
  •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安胎当归汤处方当归 阿胶(炙)芎藭 人参各6克 大枣(擘)4枚 艾6克功能主治妇女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者。用法用量上药以酒、水各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内胶令烊......
  • 处方当归(切,焙)半两,桑寄生半两,芎1分半,阿胶(炒燥)3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妊娠胎动,烦热满闷。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葱白3寸(切),豉3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 处方枳壳(麸炒)1钱,制香附1钱,川续断1钱,白术1钱,丹参8分,前胡8分,黄芩8分,阿胶1钱半(蛤粉炒),苏梗1钱,广皮5分,砂仁末6分。功能主治安胎扶元。主子悬。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安胎散处方熟地 艾叶 白芍(炒)川芎 黄耆(炒)阿胶(炒)当归 甘草(炙)地榆各3克功能主治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用法用量上药加姜、枣,水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一《胎产新书》卷一:安胎散处方当归......
  • 处方苏梗8分,人参5分,广皮5分,甘草5分,当归1钱2分,川芎7分,白芍1钱,条芩1钱,白术1钱,枳壳1钱,大腹皮3钱(盐水炒),砂仁6分(炒,去衣,研),(一方有制香附、姜汁炒厚朴各1钱,葱头5个)。功能主治束胎。主子悬。用法用量加黄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