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香连丸

    《中国药典》:香连丸处方

    黄连(吴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性状

    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

    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香连丸处方

    宣连 青木香各等分

    制法

    上药,同捣筛,白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30丸。每日二三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摘录《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香连丸别名

    豆蔻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

    木香15克 黄连22.5克(去须微炒)诃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壳)丁香7.5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以烧饭和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失调,下赤白痢,腹内疠痛,日夜频作,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以粥饮送下5丸,日三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香连丸处方

    木香 黄连(去须,炒)甘草(炙,锉)肉豆蔻(去壳)

    制法

    上四味,等分,捣罗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热痢。

    用法用量

    每次15丸,空腹时用米汤下,更以意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鸡峰普济方》卷十四:香连丸处方

    黄连 地榆 赤石脂各60克 龙骨 阿胶 木香 艾叶 黄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 使君子22.5克 赤芍药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便泄下痢,日夜无数,怠堕力少,米谷不化,脓血相杂,脐腹疠痛,痞满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乌梅米饮下,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儒门事亲》卷十二:香连丸处方

    木香 诃子肉(面炒)黄连(炒)各15克 龙骨6克

    制法

    上为细末,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治湿热痢无积滞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头生男子乳1碗,藕汁1碗,大萝卜汁1碗,梨汁一碗(吃荤人加韭菜汁1碗)。制法共熬成青,白蜜1斤炼过,小黑豆3升炒存性,为末,同膏和均为丸。功能主治虚劳。用法用量每丸1钱5分,用朱砂为衣。滚水送下,1日3服。摘录《良朋汇集》卷二......
  • 《顾松园医镜》卷十二:八仙玉液处方藕汁400毫升 梨汁 蔗浆 芦根汁 茅粮(水煎取浓汁)人乳 童便各200毫升 生鸡子白3枚功能主治阴虚咳嗽痰血。用法用量上药将诸汁、蔗浆、人乳炖滚,再与鸡子、童便和匀,频频服之。备注原书并尝用米仁、山药、莲......
  • 《万技回春》卷三:八仙糕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20克 白术(陈壁士炒)12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陈皮(炒)60党 干山药120克 莲肉(去心、皮)60克 山楂肉(去核)60克 拣参30克(气盛者,用砂仁30克代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
  • 别名八仙膏处方龙骨1钱,赤石脂1钱,儿茶1钱,血竭1钱,没药1钱,乳香1钱,轻粉5分或1钱,冰片2分。功能主治诸疮。用法用量八仙膏(《种福堂方》卷三)。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 处方①熏洗方:五味5钱,朴消5钱,枳壳5钱,白芷5钱,陈皮5钱,细辛5钱,黄柏5钱,水杨柳根5钱,黄连5钱。②败毒散:当归1钱,芍药1钱,川芎1钱,甘草1钱,木鳖子1钱,山栀1钱,连翘1钱,熟地1钱,防风1钱,金银花1钱,荆芥1钱,陈皮1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