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栀子豉汤

    《伤寒论》:栀子豉汤处方

    栀子9克(劈)香豉4克(绵裹)

    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用法用量

    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得250毫升,纳鼓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备注

    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摘录《伤寒论》汉·《伤寒论》:栀子豉汤组成

    栀子十四个(9克)、香豉四合(6克)。

    用法

    先煮栀子,后纳豆豉,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效

    清宣郁热,除烦止躁。

    主治

    外感热病气分轻症,表邪已罢,虚烦不得眠,甚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胸脘痞闷,饥不能食,舌苔薄黄腻,脉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反流性食管炎、小儿睡惊症等病症:

    1.抑郁症:以本方治疗44例,与盐酸氟西汀治疗46例对照,15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在改善某些症状体征方面栀子豉汤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在对全身症状的综合改善上优于盐酸氟西汀,副作用比盐酸氟西汀少。(《中医临床研究》2012第1期)

    2.焦虑症:以加味栀子豉汤治疗焦虑症50例,结果:痊愈5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湖南中医杂志》2009第6期)

    3.失眠:本方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症30例,对照组30例,予地西泮5mg/次,每晚睡前30分钟口服;谷维素20毫克、维生素Bi 20毫克,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0%。(《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34期)

    4.反流性食管炎:以本方加味治疗184例,与奥美拉唑治疗184例对照,疗效判定标准以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7、21、11例和115、33、22例。治疗组愈显率91.30%,对照组愈显率80.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主痰阻血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董汉良方......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解散处方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土),各一两。厚朴(去粗皮.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
  • 处方当归1两,白芍药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川芎半两,桂半两,柴胡半两,熟地黄1两。功能主治小儿泄泻,发热,手足梢疼。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三岁1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不拘时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 处方金精石、银精石、阳起石、玄精石、磁石、石膏、滑石、禹余粮石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入金、银钳锅子内盛之,用盐泥固济口,以文、武火煅炼红透,放冷,研如粉,入水银半两,轻粉1钱,研令不见星子,却入余药,再研匀。功能主治癞病。用法用量令患人先洗疮......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风丹处方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一两。龙脑(研)、麝香(研),各一分。白僵蚕(微炒)、白附子(炮),各半两。半夏(白矾制)二两,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半斤。炮制上件药,捣罗为细末,入研者药同研令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