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温肾固摄治遗尿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反复出现的一种儿科病证。其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或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也有单纯功能失调引起的。偶然因为疲劳或睡前饮水过多而致者,属于正常现象,不作病态。

    针灸治疗 基本原则是温肾固涩。主穴取中极、关元、三阴交。兼有一夜数次遗尿,小便清长,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畏寒者加命门、太溪;兼精神不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加肺俞、脾俞、足三里。毫针刺,可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其中关元、中极针感须下传至阴部,下肢穴位针感要向上放散,效果较好。

    按:中极可调整膀胱气化功能;关元、三阴交相配,能振奋全身气机而通肝、脾、肾三经经气。《席弘赋》云:“小便不禁关元好”。《聚英·杂病歌》曰:“遗尿神门鱼际穴,太冲大敦及关元”。因为遗尿患者每多梦境,神门、鱼际清心肺以宁心神,关元与大敦、太冲,远近皆作用于下腹,是上中下三部同治之法,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敷神阙穴法 药用麻黄2份,益智仁1份,肉桂l份,共研细末,置瓷瓶或玻璃器皿盛贮。每次取药末3g,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敷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再以上药填脐。敷3次后改为每周填脐1次,继用2次,以巩固疗效。

    按:麻黄宣利肺气,调畅三焦;益智仁、肉桂益肾助阳,助膀胱气化;脐孔为人身之命蒂,又与十二经脉相连,三药敷脐,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又有穴位刺激作用,能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起到宣肺气、补肾气而固小便作用,诚有良益。

    指针弹拨四缝穴 四缝穴位于双手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术者用手拇指甲之中峰,置于四缝穴上,适当用力按压至筋骨部,进行由外向内,反复弹拨。术者指下即有滚动与“卡叉”感觉。其顺序是:始于食指至小指,连续弹拨40~50次,以局部皮肤呈红晕为佳。每日1次。病情重者每日作2次,连作6日为1疗程,休息1天再续。病情轻者常在1疗程内治愈,重者亦在2~3个疗程内出现理想的效果。

    按:针刺治疗遗尿的疗效,与调整睡眠深度有关,故应注重调整睡眠状态。经针刺治疗后,症状好转,夜间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加。有人选针刺人中穴治遗尿,效果也不错,其原因是人中穴可能使小儿睡眠深度变浅。

    尿床的患儿,夜间应按时唤醒排尿;鼓励患儿消除紧张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遗尿,针灸效果不好,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再进行恰当治疗。(王维恒)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药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茎等,也有很多是化学合成的物质,但还有一种,就是植物的种子,比如说火麻仁,火麻仁,中药名,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
  •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
  •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