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王国三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赵立新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

    王国三主任医师是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早年师从岳美中先生,业医50余载,在治疗心律失常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重视辨证论治

    王国三在治心律失常时强调分清病因,根据症状、舌脉辨为心气虚、心阴虚、心阳虚及兼有瘀血、痰湿、气滞、气郁等情况,既解决主要矛盾,又随症选药,标本同治。临床上强调心气虚损为其根本病机,心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导致心律失常多见,故常以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使心主血脉功能得以恢复,而脉搏搏动正常。

    基本方:太子参18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酸枣仁30克,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0克,龙骨、牡蛎各30克,紫贝齿40克。气虚甚西洋参易太子参,加黄芪24克;脾虚明显加茯苓15克,白术10克;阳虚明显加巴戟天、桑寄生、补骨脂。痰浊加瓜蒌10克,薤白10克,清半夏10克;胸闷憋气加枳壳6克;闷痛加元胡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5克。

    其在临床上遇到心律失常的病人常常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常用炙甘草30克,仙鹤草30克~60克,以抗心律失常,效果不明显者加女贞子30克,土茯苓18克~30克。

    注重调理气机

    王国三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强调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失常势必导致百病丛生。有肝气不舒,肝气郁滞的常加郁金、川楝子、枳壳;有脾胃气滞的常加香附、木香、砂仁、鸡内金、焦三仙等;有腹胀常加大腹皮、厚朴;大便秘结者加瓜蒌、郁李仁、麻仁;嗳气者常加旋覆花、代赭石;心烦加栀子。

    重视养心安神及重镇安神

    心主神志,在王国三抗心律失常方当中安神是必用之法,他常用到枣仁、柏子仁、元肉等养心安神及龙骨、牡蛎、紫贝齿、龙齿、珍珠母等重镇安药,好急躁之人常加合欢皮、夜交藤等以安神,神安则悸止。

    病案举例

    亢某,男性,75岁。患者主因胸闷痛、心悸气短反复发作1年,加重伴气憋1个月就诊。患者1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痛、心悸气短反复发作,曾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平素常服扩冠药及抗心律失常西药,症状时轻时重。1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痛、心悸气短症状加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三联律),ST-T段改变。现最为痛苦就是感觉气上不来,也下不去。查舌淡胖,苔白腻,脉结代。辨证:气阴亏虚,痰浊壅塞。

    处方:瓜蒌10克,薤白10克,清夏10克,太子参18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酸枣仁30克,远志10克,元肉10克,柏子仁10克,砂仁10克,枳壳6克,焦三仙27克,炙生草30克,女贞子30克,仙鹤草60克,龙骨、牡蛎各30克,紫贝齿40克。

    二诊:患者诉胸闷痛明显减轻,气能接续,但诉晚上仍有憋醒的情况,王老在原方基础上加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加强安神之力,使心神安定,诸症减轻。7剂后症状明显缓解。

更多中药材
  • 其实脾气暴躁,打嗝反酸,口气重,大便干燥秘结,平时喜欢吃凉的东西,这种情况多数是肝胃郁热。首先肝郁,肝气郁结化火,肝火旺的人脾气暴躁爱发脾气,而且肝在味为酸,打出来的嗝有热,腐,酸,馊的味道。另外胃火,胃火旺的人口气也重,饭量大,吃完饭之后......
  • 昨天遇到一个患者,刚28岁,病史大约十天左右,问其原因,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引起了他严重的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继而引起湿疹的加重。那么湿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从中医来讲,湿疹的原因,主要是风湿热邪瘀阻肌肤,那么这个风湿热邪可以是外来的风湿热邪,......
  • 第一,吃的多,但是就是不长肉,这个可能和体内的火旺有关系,最常见的就是胃火旺,胃火旺不管你吃进来再多的食物,都能被快速的消耗掉,自然吃的多也不会胖。第二,吃得不多,不爱吃饭,吃不下饭,吃一点饭就要考虑是不是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过差。脾虚食物不......
  • 前两天,有一位患者找到我,说自己有糜烂性胃炎,他听说多吃小米粥就能养胃,就吃了一段时间,但他感觉不仅没有变好,反而症状加重,问我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关于胃食管反流,之前我也说过要少喝小米粥,有人不理解,说小米粥不是养胃的吗?养胃指的是对我们......
  • 现在的人吃东西啊,过于丰富,不仅吃的多,而且吃的比较杂,这就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我们脾胃虚弱,不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异的,所以脾胃问题的类型当然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接下来,就会教会大家如何正确的辨证调理脾胃。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