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漫谈端午节的药俗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五月在传说中为“恶月”,现代对此解释为这时天气暑热、毒瘴滋生,因此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民间便在端午这一天以药草净身或服食药物以求祛病健身。

    兰汤沐浴 这是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唐代以端午为中心,把五月称为“浴兰之月”,可见当时煎兰汤沐浴的习俗很盛行。古代认为浴兰可以除病驱瘟,从现代的眼光看,以香汤洗洁身体,的确有卫生保健的功效。

    采艾挂户 端午节这天,人们踏露采艾蒿挂在门户上;制作艾人、艾虎为饰物;用艾叶、菖蒲、大蒜烧水洗澡并喷洒房前屋后;用艾浸制成药酒饮用。民间以艾来驱邪避毒是有一定医学根据的。民间对艾的应用极广,内服可治肚痛、头痛、内出血(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敷可治蜂蝎咬、疮毒、皮炎等。

    悬挂菖蒲 菖蒲同艾一样被民间当作端午节避邪神物。除了在门户上悬挂及用作身上的佩饰外,菖蒲也用来浸制药酒。民间制菖蒲酒的方法与艾酒一样,常在端午节制作及饮用,以避邪气。菖蒲酒又叫蒲酒、菖华酒。菖蒲属天南星科水生草本植物,又分石菖蒲与水菖蒲两种。石菖蒲以根茎入药,性温,味苦辛,有开窍、祛痰的功效。更有趣的是,在宁波民间,菖蒲还是一种由娘传给女儿的房中秘药。端午这天,妇女们把用雄黄滚过的菖蒲根切成细末,盛入心形香袋之中备用。如果碰上丈夫在过性生活时“中了邪”(实际上是房事过频造成精亏)突然昏死过去,妻子便将菖蒲根末吹入丈夫鼻孔,同时将菖蒲根末灌入口中,再在舌底下放一些根末,据说过一会便会醒来。或许正因为菖蒲具有这种效力,人们认为这盛了菖蒲的心形香袋是有灵性的,可以使夫妻生活和谐,恩爱白头。

    喝雄黄酒 端午节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喝雄黄酒的习俗。《本经》认为雄黄“主寒热鼠疫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过去,民间常在端午将少许雄黄放入酒中饮用,或将雄黄与菖蒲末一起拌入酒中饮用。除饮用外,还将雄黄酒泼洒墙壁床帐,涂抹小孩面颊耳鼻,驱瘟避毒。从现代的眼光看,雄黄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解毒杀菌清热的功效。因其在高温下会转变成三氧化二砷,即使需要,也要尽量少饮。

    酿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也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宁波民间认为喝了端午制的五加酒,可使鬼怪邪物远避,常饮此酒,人便不会患鬼风病。这自然是由于人们无法解释某些疾病,便以鬼怪邪气来附会。人们所说的鬼风病其实是风湿痿痹的症状,而饮用五加酒确实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关于五加皮的药用,《本经》载:“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三岁不能行、疽疮阴蚀。”《本草纲目》引《别录》说,五加皮入药可治“男子阳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流行端午采五加制酒饮用习俗的地区多是潮湿之处,五加具有以上药用价值,正好适应了人们的需要。

    桃枝避邪 桃树在传说中是镇邪制鬼的神物,民间多在端午节五更采摘东向的山桃枝回家避邪,故有“三五充阳辰;东桃制百鬼”之说。取东向桃枝是认为其阳气最盛。桃枝拿回家,一方面用于悬挂避邪,一方面则煎汤浴饮。民间认为饮浴桃核汤可以治黄疸病、心痛、妇女闭经、心虚易志、妇女阴疮等,这些说法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倒是都可以找出根据。

    踏斗百草 端午“踏百草”、“斗百草”的娱乐活动即来源于这天的采药习俗。俗话说,端午百草都是药,民间除了在这一天采上面说的草药外,还采龙胆草、朱砂、丹参、车前草、天南星、半夏、七叶一枝花、五味子、葛根、石蕊等多种药草。民间认为端午日采的药功效最好,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仲夏五月,不少药草已经成熟,药力最强,此时采药,自然效果更好。后来,五月采药的习俗被人们固定在了五月初五端午这天。

    捕蟾为药 端午节除了采草药外,还有捕蟾为药的习俗,俗称捉蛤蟆。人们在捉来的蟾蜍口中塞一块古墨,悬挂屋梁或其他荫凉处风干,制成蟾锭,可外用消肿、清热、解毒。另有一种方法是用针刺破蟾眉,挤出蟾酥(一种白色浆液),制成中药,可内用外用,有拔毒、清热、消肿的作用,对疔毒恶疽有极好的治疗效果。(辽宁抚顺 刘桂云)

更多中药材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