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走好中医路

    马有度 重庆中医药学会

    路,是人走出来的。中医之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医人走出来的。

    现代中医人之路,究竟应该怎样走呢?这是我1962年走出成都中医学院校门之后,经常思考,渴望得到指引,却又始终未获圆满答案的问题。

    十分庆幸,1981年,我终于在重庆新华书店购得《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连夜捧读,喜上心头。继而又在1982、1985年先后品味第二辑、第三辑,更感眼界大开。近百位中医前辈的治学之路,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坚韧的品性,学者的风貌,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发人深醒,催人奋进,引人步入中医堂奥。这部精彩的传世佳作问世之初,很快就畅销海内外,发行3万多册,仍然供不应求。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30年过去了,当年现身说法的前辈,大多仙逝。幸运的是,人虽去,书犹在,文长存。今天重读,他们的精气神,仍然亲切感人,这就是精品的价值。为此佳作问世付出心血的三位主编令人尊敬,我发自内心感谢三位先生:周凤梧、张奇文、丛林。

    中医要传承,传承全靠人,前人走过去,今人走过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代代新人推前人。30年光阴,30年新人,新一轮名医又是怎样走过来的呢?他们的治学之路又有什么新的特色呢?

    张奇文教授年逾古稀,不辞辛劳,联合柳少逸、郑其国同志,奋力主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可谓高瞻远瞩,功莫大焉。读了第一辑,又读第二辑,更加引起我的浓厚兴趣。恰逢此时,奇文教授寄来第三辑初稿,邀我作序,本不敢当,考虑到与此书特别有缘,所以不揣冒昧,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先读《名老中医之路》老三辑,再读《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新三辑,一脉相承,又有创新,堪称与时俱进。

    放眼新三辑,第一个亮点,就是收录名医的范围更加广泛。既有大陆中医名家,又有海外的中医名家,说明中医中药对世界的贡献。中医药,全人类都需要。

    新三辑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名医的类型更加丰富多彩。既有家学渊源者、名师真传者,又有科班出身者、院校培养者。既有政府评选的国医大师,又有享誉一方的民间大师。既有大城市中的专家学者,又有扎根农村的医林高手。既有学验俱丰的院士、博士,又有临床过硬的基层医师。各种名家的各种治学之路,更加适合当前多样化中医人才学习借鉴。

    新三辑的第三个亮点,就是注重医药结合。中医中药是一家,中医专家、中药专家齐上阵,交流真传,侃侃而谈,给人启迪,意义深远。

    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个亮点,就是新三辑中的名医,不仅饱含真情地描述了艰难曲折的治学道路,而且毫无保留地介绍了独到的学术见解、宝贵的临床经验,既有传统的医论、医话、医案,又有现代大样本的临床报道、丰硕的科研成果、疗效确切的新药开发。这对当今中医学子和青壮年中医加快成才,更加实用,更加贴切。

    综观老三辑和新三辑,近200位名医的成才之路,异彩纷呈,给人启迪,感人至深。

    几代名医的治学之道,尽管各具特点,各有千秋,仍有共同规律:勤奋读书贵感悟,多方拜师巧取经,反复临床求佳效。尤可贵者,他们一生追求精诚大医。大医,固然是知名度高的“名医”,也应是深明医理的“明医”,尤其应该是全心为民的“民医”。名医、明医、民医,就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之精诚大医的最高境界。

    读书,既要眼读,又要口读,更要心读。手捧《路》书,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深深感悟,就能读出自信,悟出豪情。中医是智慧之学,中医是灵验之术,中医是文化之花。中医药,伟大!中医药,雄起!身为中医人,充满中医情,这是一种幸运,这是一种福分。

    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既要自信自豪,更要发奋自强。我们要千方百计突出三个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是硬道理。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千方百计造就百万创新型铁杆中医是最硬的硬道理。

    人多才势众,人强才有力,只有不断壮大中医的队伍,不断增强中医的实力,中医药宝库才能更好地传承,才能更快地发扬!

    《名老中医之路》、《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是中医名家的人物志,是中医精英的成才史,是中医传承发展的里程碑。

    中医之路,尽管坎坷不平,荆棘丛生,也无法阻挡中医人坚定的步伐,风里来,雨里去,一步一步走过来,一步一步走下去,一路艰辛,一路高兴,我们是智慧之学的传承者,我们是灵验之术的践行人,我们是文化之花的浇灌者,我们是推进中医药发展,开拓阳光大道的铺路人。

    《名老中医之路》的老主编周凤梧教授,曾经赠我一幅画——一只老虎,攀向山巅。我的民间老师鄢莹光配上一联——不畏险阻,志在高山。这是老一辈交给我们这一辈的接力棒,其中饱含多少鼓励和期望——热爱中医,传承发扬。

    当年的青壮年中医,时至今日,多已年过古稀,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新一轮的传承发扬。

    相信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一定会接好上一棒,交好下一棒,挺起胸脯,昂首阔步,坚定地走下去,中医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D4

更多中药材
  • 膝盖是一个特别怕凉的一个结构,特别是中老年朋友膝盖不好,就会觉得这一着点儿凉马上就不行了。怎么办呢?教你一个妙招,就是热敷,热敷的时候可以简单就用海盐,这种盐袋子里面装的这种粗盐粒子,然后加热一下之后敷腿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烫伤,......
  •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绝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那么也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会更好,同时注意姿势。比如说我们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一类很常见这个交感神经刺激。这一类的颈椎病,它这个症状从头到脚都会有,这一类效果是......
  • 拉肚子是可以减肥的,但是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它减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身体里的水分,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期腹泻是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和水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就排出体外,容易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导致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腹泻......
  •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