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李时珍曾在太医院任职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享有“中医宝典”之美誉。说到李时珍,还与北京有过一段渊源,他曾在京任职一年多。《李时珍传》、《李时珍大事记》等文献对此均有记述。

    李时珍祖籍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是“铃医”,父亲也是当地名医,他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即主管王府的医疗保健。

    嘉靖年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楚王朱英燎见李时珍医术高超,便推荐他进京。李时珍也认为北京是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他今后修编本草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接受了楚王的推荐,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也就是他41岁的时候,从武昌来到北京。

    太医院地处大明门东侧,钦天监之南,礼部正东,即现在的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当时朝廷在此新建了许多官署,太医院署是其中之一。设有院使、院判,所属有御医、吏目等。李时珍进入太医院后,任院判之职,为正六品。该职有左右院判之分,主要为太医院供应宫廷医药与御医配置。(有人认为李时珍担当的是御医,为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李时珍任职不久,就发现太医院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而当朝的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官们为了迎合嘉靖皇帝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并纷纷向嘉靖进言。有的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说“炼食硫磺,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而李时珍以自己对中医药的研究,断定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并诚恳地向嘉靖皇帝进言,请求皇上别再服食丹药。嘉靖大为不满,从此李时珍在太医院受到排挤,有职无权,赋闲下来,于是他借此机会通览太医院所藏医书,并经常出入于御药库、寿药房,还有京城著名的药店,如位于菜市口的鹤年堂等,据传还到西山一带采集草药,进行本草的研究,从而使他对修编本草有了信心。任职一年后,李时珍感到太医院实在是不宜久留之地,便以病为由向院使(正五品,相当于院长)提出辞职,愿回乡修编本草之书。

    不久,他的辞呈得到批准,于是打点行装,从北京回到了故乡蕲州。虽然他在太医院任职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却为他今后编修《本草纲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户力平)

更多中药材
  • 石决明大家应该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药材,主要起到的功效是能够帮助平肝去热,对眼睛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现在有很多的中医师,非常常用这种中药,来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这些中药方剂的使用过程中,自己应该要怎么样运用才是比较合理的......
  • 柠檬草和玫瑰醋听起来就是一种草,其实是一味药,柠檬草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柠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见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柠檬草不必玫瑰艳丽它其貌不扬,但功效却不凡,作为一种草药,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柠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对人体有益,柠檬草......
  •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5至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