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记忆中的李少白——读《李少白医案撷菁》

    李琼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

    前几日,偶在书店翻阅,想找几本书读读充电,却发现一本与我儿时就崇拜的名老中医李少白有关的书——《李少白医案撷菁》。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见过李少白老先生,因为我的母亲和李老先生都在芜湖市中医院工作。那时只知道李老先生是医院的院长,他总是在查房、写病案,要不就在看厚厚的医书,从没看过他和别人闲聊。李老先生那时大概70岁左右,个子中等,两鬓白发,坐诊时总是有一堆病人。听妈妈说,他的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幼年就酷好方术,攻读经史,崇古而不泥古,擅长内、儿科,对小儿夏季热有独到之处,写有《中医学讲义》、《中药歌诀》。多次参加全国科技大会,担任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分册编委,是安徽省杰出科学家之一,并有科技成果留存于世。他的中医学术继承人中有上世纪90年代的皖南地区知名专家,有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有的已是全国名老中医。

    1992年,我来到芜湖市中医院工作,那时李少白老先生早已仙逝。但从他的传人、继承人身上我感受到,李老先生的医术医德在这块生命的绿洲上依然发扬光大。李有伟主任医师是老先生传人之一,也是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李少白医案撷菁》就由他主编。每天,都有一堆病人围着他,从没让他按时下班。对此,他毫无怨言,而是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叙述,认真分析病情。遇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没有人不为他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所折服,也没有人不为他那正直质朴、平易近人、对病人无微不至关心、无私奉献的品行而赞叹。

    《李少白医案撷菁》上篇为医学随笔,收录了李少白老先生生前亲自收集整理的典型病案和临证经验,其中引用了不少李少白先生自己的话语,写道:“余认为,要总结经验就需要存有第一手资料。余自一开始诊病就留存有病历,当时有患者说:‘本领不大,看病先打稿子。’继后从医时间久了,患者又说:‘这医生很仔细,看病还留底。’可惜仍有许多病历没保存好,散失了。”从这短短的话语我们不难看到一位名老中医的行医之路。

    而在上篇“方药心悟”中,从多个方面谈起: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辉煌成果。富饶的祖国大地有取之不竭的药源,是用之不尽的药库,要掌握和应用中药,首先必须认真学习中药,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功能与主治。

    老先生先谈中药和方剂、再谈方剂,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临床中所见之麻疹常用方药,疳证、小儿腹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行医心得,并引用大量的古今书籍论证,如在写小儿腹泻引用了历代医家论述:湿胜濡泻,脾土受湿,不能渗化,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大肠而泄泻,泄者,大便溏薄;泻者,大便直下,略分轻重,总属脾虚。

    《李少白医案撷菁》中篇为记录子承父业的研学体会;下篇则是中医传承,记录了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跟随李少白老先生的传人——李有伟主任医师学习中医心得。全书旨在传承和发杨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更多中药材
  •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