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脑卒中急性期降压因人而异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因而脑卒中急性期的血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然而,脑卒中急性期的高血压降不降,降多少,怎么降,却不是一个简单之事。一方面为了防止脑卒中病情加重需要把过高的血压降下来,另一方面若血压降得过低又会造成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世界各国有关高血压、脑卒中的《指南》中均主张,只有在血压明显升高时才考虑降压治疗。

    目前,大多数专家所提出的脑卒中急性期降压目标设定值为:在急性脑梗塞发病一周以内应将血压维持在160~180/100~105mmHg;在急性脑出血发病一周以内应将血压维持在150~160/95~100mmHg。考虑到年龄的问题,也有专家建议在脑出血急性期采用“年龄+100mmHg”作为收缩压的目标值,舒张压仍然为90~100mmHg。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一旦病情恢复稳定,均应逐步恢复降压治疗,并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我们应当看到,由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不一样,如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靶器官损伤和其他合并症等,这些都会对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构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实践操作中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实行个体化治疗。比如,无高血压病史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压控制为160~180/90~100mmHg,其舒张压应低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又如,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在血压>185/105mmHg时应谨慎降压,但若患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迹象时,则要紧急降压,并力求把收缩压降至160/95mmHg以下,以减轻心、肺和脑的压力,消除水肿。再如,原有高血压者在脑卒中急性期是否暂停降压药,暂停后何时启动,以及是否选择新的降压药等具体问题,需要临床医生视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律都停或都不停。目前就有医生建议,对脑卒中病情较轻,而血压偏高的患者,急性期可以不停原有的降压药,但对重症患者则应在急性期暂停原有降压药,大约在入院第5~7天后开始恢复降压治疗并逐步使血压达标(<140/90mmHg)。

    总之,医生对脑卒中急性期的降压治疗,应在综合分析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血压变化情况和有无并发症、合并症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等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制定适合于患者病情需要的降压目标值并加强血压管理诸环节,如降压速度、药物选择和血压监测等。(魏开敏)

更多中药材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