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蜂蜜的掺伪鉴别

    蜂蜜是食疗也是药疗之品,是中药炮制的重要辅料之一,掺伪现象较为普遍并很严重,不但影响蜂蜜的质量,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蜂密的掺伪鉴别既需要经验鉴别,也需要现代技术鉴别。常见掺伪的鉴别如下:

    纯正蜂蜜 因花源不同色泽有所差异,一般为水白色、白色或淡琥珀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的黏稠液体。用筷子蘸蜜,成熟蜜(末经人工炼熟)下流慢而成拉丝状,其含水量在20%以下。口尝有浓郁的花香气味,甜味浓厚。纯正蜜结晶不多,晶体如雪花或枣花呈松散状,透明度差,用手搓之无砂砾硬感,结晶粒放到嘴里很快溶化。刺槐蜜与枣花蜜以及新鲜的蜜不易出现结晶,温度在20℃时以波美比重计测量其浓度在420以上为ⅰ级,410为ⅱ级,400为ⅲ级,390ⅳ级,380以下质差。一般浓度400~430时比重在1.38~1.423之间。含糖量达75%左右,其中葡萄糖占40%左右。含水量超过22%以上易发酵,难以贮存。

    掺糖蜂蜜 掺糖蜂蜜味变薄,葡萄糖结晶不显著。由于白糖价格提高,掺伪造假者少见,可用费氏反应法检验掺糖蜂蜜(略)。

    掺淀粉蜂蜜 将淀粉溶于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至熟糊状,待转温后加入蜂蜜中搅匀,可加入到8%左右。以筷子蘸蜜试验不成拉丝状,而呈滴状或波状。如蜜已全部结晶,可用烧红的光滑铁棍插入蜜中,稍停片刻抽出,铁棍上有附着物,说明有淀粉掺假。也可用1ml蜂蜜加水10ml摇匀,滴加0.1%碘液1~2滴,即变成蓝色,为掺淀粉蜂蜜。

    掺果胶蜂蜜 果胶为淡黄或清黄褐色粉末,易溶于水,在蜂蜜中溶解度大,透明度强。鉴别方法:可取蜂蜜适量加热微炼,待降至室温时置冰箱内冷藏一定时间,如蜜液结为透明难溶于水的胶体,表明为掺果胶蜂蜜。

    掺羧甲基纤维素钠蜂蜜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黏度大,2%的溶液即相当于外观浓度的蜂蜜,掺入用量较小,且透明度好,直观难以鉴别。鉴别时取此蜜50g加水100ml稀释,再取此液2ml加水至10ml摇匀,加铬变酸试液0.5ml水溶,加热10分钟,显紫红色者为掺入品。

    掺海藻酸钠蜂蜜 海藻酸钠为从海藻内提取的白色或淡色无嗅无味的制取物,加热可溶解,掺入蜂蜜中可起到增稠扩充作用。鉴别时取此蜜适量放在手心中试之有黏滑感,纯蜂蜜则有黏滞感。理化鉴别:取此蜜10ml加水至100ml摇匀,以试剂调ph值为酸性,可见蜜中有胶状沉淀析出;或取上面检液1ml的氧化钙试剂,见有蓝绿色凝胶沉淀,即为掺入品。

更多中药材
  •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