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话说乌梅

    梅子原产于我国,根据成熟的程度和加工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未成熟果实称为“青梅”,初熟时称为“黄梅”,经草烟熏至黑色时,称为“乌梅”,盐或糖渍的称为“白梅”。

    自古以来,乌梅作为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受到临床医家的广泛重视。在古藉中多有记载。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则载有“乌梅丸”以治疗蛔厥。《本草纲目》则记载乌梅能“敛肺、涩肠,治久咳、疟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磺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乌梅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齐墩果酸样物质、蜡样物质等。而且其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伤寒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癣菌、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尚有抗过敏作用。因此,大大扩张了乌梅的应用范围,如因其钾含量较一般水果高,故对于常服利尿药者,可吃一些乌梅来补充钾。现代中药学将其概括为性平、味酸、无毒,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的功效,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等症。近年来其临床应用不断拓展,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敏性结肠炎、银屑病、子宫脱垂、龋齿、荨麻疹、神经衰弱失眠症、霉菌性阴道炎、失调性子宫出血、足跟痛等病证。

    乌梅虽治病甚广,但概括起来,其功效主要有四:一是收敛之功甚强,故大凡汗出津泄、气虚陷下、泻痢滑肠、吐衄崩漏、遗精带下、肺虚久嗽等虚损滑泄之症,均可奏效;二是补养之功甚伟,乌梅能养阴生津而润胃护脾,又滋养肝阴,故精气耗伤之证皆可用之,卓有功效;三是有止痛之能,乌梅可舒筋缓急、利胆安蛔,故凡筋脉拘急、肢体疼痛,以及胆道蛔虫、肠虫挛痛之症皆可用之而收功。四是有腐蚀之功,乌梅可去青黑痣,蚀恶肉,平胬肉,故临床用其治疗胆囊息肉取得良效。

    下面是单用乌梅的一些验方,可供临床参考。

    1.治急慢性咽喉炎:乌梅1,洗净,含服,将津液慢慢下咽,每日2次。

    2.治糖尿病:乌梅15g,煎汤代茶饮,可有很好的生津止渴作用。

    3.治鸡眼、疣:乌梅200g,煮烂去核,文火收膏,加适量盐、醋调成稀糊,涂于患处,每日1次。

    4.治溃疡:乌梅烧存性,研末,以茶油调敷。

    5.治小儿头疮:乌梅烧末,麻油调涂。

    6.治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40丸,酒下。

    7.治白癣风:乌梅(鲜者)捣汁,涂擦。或烧存性,醋和涂抹。

    8.治皮肤溃疡:乌梅肉加适量醋研烂,或用乌梅2份,凡士林l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1次。

    9.解酒:用乌梅两个,浸于一杯温水中,约5分钟后饮之即可。

更多中药材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