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银花套药材以短养长

    金银花是常用大宗中药材,用途广、价值高。但由于生长周期长,三年才能进入盛花期,短期内效益不明显,极大地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他们没有耐性等待金银花进入盛花期带来的丰厚回报,所以明知栽种金银花效益好、能致富,却望而却步。因此造成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有价无货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山东省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根据金银花的生长特性,探索出扩行缩株、合理密植、间套药材、以“药”养“花”的高效套种模式,达到了“当年栽花,当年见效”的效果,为金银花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合理密植,留好套种行。根据金银花品种的生长特性,采用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的栽培方法进行穴栽,既有效地利用了土地在一定面积上保证了足够的株数,又增强了通风透光条件,为喜光喜温的金银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为提高产量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在其行距内套种一些生长周期短、根系较浅、株型矮小的中药材品种,达到以药养花、以短养长的目的。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大田栽培 秋冬或早春,在选好的地块上亩施有机肥500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30kg、碳酸氢氨50kg,耕细耙匀,按2米宽作高畦,畦与畦间作宽30cm、深10cm的浅沟,在沟内每隔100cm挖一深30cm的方穴,穴内四周每一边摆金银花苗1棵,每穴4棵,填土踏实,浇水。亩栽金银花330穴,共1320棵,栽后15天保持土壤湿润,即发芽成活。

    荒山、梯田栽培 选向阳山坡,从下往上转圈栽培(背阴处不栽),直接刨深45cm,宽30cm方穴,穴施有机肥5kg,栽培方法同上。行距可灵活掌握。若山地土质较好,可采取间套药材模式;若含石沙量较多,不能种植药材,可按行距1.6m,株距1.3m,挖穴栽培金银花。梯田、丘岭也可采用此套种模式。

    二、不同地区慎选间套药材品种。金银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但行内所套种的药材就不同了。必须选取株形矮小、生长周期短、见效快、适宜套种的中药材品种。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有关规定,以道地药材为原则,现简介如下:(1)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在金银花生长前期,可套种的中药材品种有生地、板蓝根、桔梗、黄芪、紫菀、甘草、贝母等;金银花进入丰产期后,形成了一定的隐蔽度,可套种喜阴的药材品种有半夏、北柴胡、苍术、华细辛、拳参等。(2)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地区,在金银花生长前期可套种的药材品种有桔梗、板蓝根、白术、紫菀、元胡、白芷等。金银花进入丰产期后,可套种喜阴的药材品种有:半夏、太子参、麦冬、白术、黄连等。(3)辽宁、北京、天津等地区,在金银花生长前期可套种的药材品种有五味子、黄芪、板蓝根、桔梗、黄芩等。金银花进入丰产期后,可套种的喜阴的药材品种有苍术、细辛、柴胡等。

    三、适期收获,确保药材质量。药材品种不同,其最适宜的采收期也不相同。采收期的确定需根据各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栽培地的气候条件而定,不得因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就提前采收,以免导致药效成分含量降低,更不能随意推迟采收期,造成药材木质化加重或腐烂变质。比如,金银花须待花蕾上部膨大,含苞未放,呈青白色时采收最为适宜;板蓝根在当年6~8月收割大青叶,11~12月份挖取根部;甘草待移栽后的第二年秋或翌年早春发芽前收获,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四、以药养花,经济效益显著。在金银花行间套药材的种植模式可以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仅以金银花生长前期套种板蓝根为例,分析其经济效益:春、夏季节,在金银花2米宽的行距内,离花墩20cm,按常规方法播种板蓝根,当年秋季每亩可收获板蓝根300kg,大青叶200kg。按市场价板蓝根5.5元/kg,大青叶2.5元kg,亩收入2000元以上。通过对板蓝根的施肥、浇水管理,金银花从中得到了充足养分而旺盛生长。第一年可采收金银花20kg,市价40kg,亩收入80元。第二年采收金银花60kg,亩收入2400元,再加上套种药材板蓝根的收入,效益相当可观。第三年金银花已进入了丰产期,亩产干花150~200kg,效益可达6000元以上。同时,因其形成了一定的隐蔽度,为喜阴惧晒的药材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条件,故可继续套种一些喜阴的药材品种,可谓是一举多得。此模式也适合林木果园与中药材的间作套种。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李洪军

更多中药材
  •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说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艾灸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
  •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