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地黄栽培技术

    地黄以温县、武陟、孟州等地产量最大、质地最佳,称怀地黄。地黄的品种有怀地黄1、2、3号和北京1、2号。

    生长习性地黄野生于山坡、路旁和田边等处。喜温和气候,需要充足阳光,块根在气温25℃~28℃时增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肥沃的黏土也可栽种。耐寒,耐旱,喜肥,怕积水,忌连作。生长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幼苗期(从栽种出苗至棵径10厘米,4~6月)、盘棵期(叶片迅速生长,6~7月)、块根膨大期(叶片生长缓慢,块根迅速膨大,7~9月)、成熟收获期(地上部生长停止,10月)。当年越冬的地黄,翌年4月现蕾开花,6月果实成熟。

    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宜选开阔、向阳、地下水位低的地块,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前茬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宜。秋季前作收获后,深耕30厘米左右。翌年春季每亩施厩肥4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50~100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最好开沟条施),再浅耕一次,耙细整平,做宽1.2米的平畦或高畦,也可以起60厘米的高垄。二、繁殖方法。因地黄的块根上芽眼多,容易生根、发芽,所以多用块根繁殖,亦可以用种子繁殖(多用于育种)。(一)块根繁殖。秋季春地黄收获后,选无病虫害、形体好、粗1~2厘米的块根,在地窖里沙藏留种。也可选生长好的留一部分当年不挖,留在地里露地越冬,翌年春季刨起作种。因各地的气候条件及品种的不同,栽种时间也不同,但一般可分为早地黄和晚地黄,早地黄于4月上中旬栽种,晚地黄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种。栽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开沟,按株距15~20厘米放根茎,覆土厚3~4厘米。每亩需栽种块根40公斤左右。(二)种子繁殖。多采用育苗移栽法,于3月下旬播种育苗。按行距10~15厘米开浅沟条播,覆土厚0.3~0.5厘米。要经常喷水保湿。播后15天即可出苗。当幼苗长出6~8片叶时,即可移栽到大田。按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移栽,秋季采挖,大的可以入药,小的选健壮、充实的作种。地黄块根经连续选择繁殖后,产量和质量要好于多年无性繁殖的,为防止退化应交替使用这两种繁殖方法。

    田间管理地黄根浅,要浅锄,以免伤根。一般封行前浅锄3次,最后一次稍深些。结合中耕,第一次每亩追施人粪尿2000公斤、饼肥50公斤,第二次每亩追施人粪尿2500公斤、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如果底肥已施过,过磷酸钙和饼肥应不施或少施)。封行前,还可以按第二次的追肥量稍增加些磷肥进行第三次追肥。少浇水、勤浇水,不可大水漫灌。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除留种的植株外,要及时摘除花薹。地黄能在块根处沿地表长出细长的根,称串皮根,应全部除掉。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
  • 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剂,殊不知姜对于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脚容易凉,不妨在做菜煲汤的时候多放点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还可以放些红糖与生姜一起煮,经常饮用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生姜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