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是由于心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以及阳气暴脱所表现的证候,三者程度不同,往往由心气虚发展而来。多由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或年高脏气衰弱等因素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汗出,神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为心气虚。

    如兼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或结代,为心阳虚。如若突然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微弱,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舌谈或紫暗,脉微欲绝,为心阳暴脱。

    病机分析:心气虚则心中空虚惕惕而动,故见心悸怔忡;心气不足则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胸闷气短;汗为心液,心气虚则易于汗出;气虚不能养神,故神倦;动则耗气,心气更虚,故活动后诸症加重;气虚则血运无力,不能上荣于面与舌,故面谈白,舌淡苔白,血行失其鼓动故脉虚。病情进一步发展,损伤心阳,阳虚不运,气机郁滞,心脉痹阻,故心痛;阳气不能温煦肢体故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为阳虚寒盛之象;阳虚无力推动血行,脉道失充,故脉微细或结代。心阳暴脱不附阴,宗气泄,故呼吸微弱,阳气衰亡不能固表则冷汗淋漓,不能温煦肢体故四肢厥冷,阳气亡,无力推动血行,血不荣肌肤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神随气散所致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相似证候的辨别: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床上应加以鉴别。心气虚的诊断要点是心悸、气短、神倦等心脏及全身功能衰弱的表现;简单地讲,是心的症状加上气虚症状。心阳虚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有虚寒症状,即心的症状加上阳虚的症状,特点是出现寒、冷、清、紫、瘀等症状。心阳暴脱的诊断依据则为心的症状加亡阳症状。心阳暴脱往往由心气虚、心阳虚发展而来,特点是在心气虚、心阳虚的基础上症情加重,并出现心神涣散、模糊、丧失的症状。

    辨证注意点: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均有心的症状,主要包括:一是心悸怔忡;二是胸闷气短,动则加剧,这一特点是心的气虚、阳虚所特有的;三是出现心神涣散、丧失之症,这是心阳暴脱的特有症状。一旦见到心神涣散,则为危重急证,必须立刻挽救,不可耽误!有了心的症状,即可辨证为心病。属哪种病情,则要看属气虚,抑或阳虚。抓住了病位在心,再抓住病情为气虚或阳虚,辨证便不难成立。

更多中药材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