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名人与萝卜结缘

    萝卜味甜、脆嫩、汁多,“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其效用不亚于人参,故有“十月萝卜赛人参”之说。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也都与萝卜结缘。

    据传,1300多年以前,武则天称帝时,华夏很少战争,加之她娴熟政治,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常有“麦生三头,谷长双穗”之说。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颗特大萝卜,大约三尺,上青下白,农民视为奇物,把它进贡宫延。女皇见了,圣心大悦,传旨厨师做菜。厨师深知,用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慑于女皇威严,只得从命。厨师们苦思一番,使出百般技艺,对萝卜进行了多道精细加工,切成均匀细丝,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羹汤。女皇一吃。鲜美可口,味道独特,大有燕窝风味,遂赐名“假燕窝”。从此,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设宴均用萝卜为料,“假燕窝”登上了大雅之堂。

    清代慈禧太后是一位奢侈的“美食家”,偶览《御香缥缈录》,得知她在遍尝奇珍异味的菜谱中也有普通的萝卜,书中写道:“萝卜这样东西,原是没有资格可以混入御膳中来的……后来不知怎样,竟为太后自己想了起来,她就吩咐监管御膳房的太监去弄些未尝新。”其实,有时离了萝卜是不成席的。

    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考》中,极其生动地描绘过北京“心里美”萝卜的特点,说“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触窗,口鼻炱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他在北京为官时,晚上总要出来挑选些萝卜回去,他对“心里美”萝卜的评价是:“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众热俱平。”

    艺术大师丰子恺不追求精心制作的名贵菜肴,而对于常见的青菜萝卜,粗茶淡饭之类却饶有兴味。有一次吃萝卜,他跟子女们讲了萝卜的许多好处:富于营养,且可药用,能防病,并引用一句谚语:“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北京老作家兼美食家汪曾棋会制作不少家常酒菜,如“扦瓜皮”、“松花蛋拌豆腐”,还有“拌箩卜丝”。他用南方的小红水萝卜(又名“扬花萝卜”)连皮切成细丝,加糖后略腌即可装盘,然后浇以酱油、香油和醋。他认为若与少量海蜇皮丝同拌则尤佳。

    苏州有种萝卜经盐渍后叫“春不老”。“春不老”脆嫩香美,淡淡的咸味透出丝丝的甜味和鲜味,是寺僧们用来敬客佐茶的极佳茶点。当代文学家邓拓当年去苏州灵岩山游览时,寺中的高僧妙真大和尚曾用“春不老”敬客,邓拓品尝后赞不绝口,若干年后仍不忘记,后来邓拓先生将它写进了著名的《燕山夜话》中。

更多中药材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
  •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
  • 中医的发展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中医在治疗疾病上面是属于标本皆治的。像西医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所以对于有些疾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起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但是在中医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吃中药的禁忌问题。因为我们注意到了吃中药的禁忌,就能......
  • 藁本,中药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Ligusticum sinense ),有中空而直立的茎,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根状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和根状茎入中药,有散风寒、止痛等作用主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