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古案平冤“食鱼死”

    据清朝《补洗冤录集讴》一书中记载:明朝成化年间,江西铅山县有一樵夫喜食鳝鱼,一天砍柴回家,恰逢其妻烹鳝鱼,樵夫大喜,饱饱地美食了一顿。不料食后片刻,樵夫腹痛如绞,未及就医即命丧黄泉。樵夫暴亡,邻居奔走相告,将其着告到衙门,虽经县衙严加刑讯,樵妻却高声呼冤。知县无法结案,只得将其暂时羁于狱中。

    一年后,新任知县张呙审阅此案,认为案件蹊跷。为进一步查证,张知县命当地百姓捕捉黄鳝百余条,放入盛水的大缸内,细心观察,发现鳝鱼群中有七条昂头露出水面约二寸高。张呙感到奇异,令厨子把这七条鳝鱼烹熟叫一死囚食用,死囚很快腹痛丧命。于是,张知县判定樵夫系吃有毒鳝鱼而中毒身亡的,樵妻沉冤得以昭雪。

    原来,铅山县在明朝是我国造纸业颇为发达的城镇,远近闻名的“连史纸”就产子铅山。“连史纸”是用嫩竹浆为原料,经原由打浆后由手工按制而成。由于纸的漂白和打浆都是在水中进行,久而久之,大量的有毒物质污染了水源。黄鳝长期生长在污染严重的水域,毒物便通过食物键在其体内慢慢积蓄,于是鳝鱼便成为有毒物质的携带者。人若服用了这种有毒的鳝鱼就会中毒,食用过量,则可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早在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更多中药材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