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初秋调理出慵懒美人

    在一片湿漉漉的暑热中,不知不觉间就迎来了处暑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虽说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提醒人们,是时候开始秋季养生了。

    “多事之秋”先调睡眠

    秋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常出现“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气候。此时,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医学专家告诫人们: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就会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平时要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4期:1、入睡期,2、浅睡期,3、中等深度睡眠期,4、深度睡眠期。当你进入1期和2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唤醒,3期与4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能正常地进入睡眠4期,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秋风秋雨不要秋愁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日照减少、树木开始叶黄枯落,常会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悲伤之感,也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这是因为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

    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

    怎样防止秋愁呢?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以消除抑郁情绪。因此,秋季养生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此时,外出旅游或登高望远,可使人心旷神怡,是调节不良情绪的良剂。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调整饮食防止秋燥

    这几天,虽然空气还是比较湿润,但陈女士已经开始觉得嘴唇有点干了,即使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也有干燥感……专家提醒,这些症状都是秋燥症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中医认为,燥是无形

    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中医认为,人体经夏日发泄之后,体质和适应能力均较差,此时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补充人体之不足,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季应多吃水果和蔬菜。“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鱼大肉等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应以清淡为主,故秋季食物宜平补、清补,不宜大补。

更多中药材
  • 莲子百合瘦肉汤。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莲子性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
  •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