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健身减量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酷热的夏天,让人稍一活动就会“挥汗如雨”,令许多人觉得此时减肥真是“事半功倍”。老人说:夏天好,出汗多了能排毒;孩子们说:夏天好,泳池里玩一下午都不累;女士说:夏天好,不怎么动弹就能减肥……于是,入伏之前,“运动员”们也纷纷出动了。

    老人夏天运动别超过半小时

    看到这种情况,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陆一帆提醒广大健身爱好者,夏天气温高、体能消耗大,盲目加大运动量轻易造成身体脱水和其他损伤,大家千万小心为之。

    一般来说,夏季运动宜从低运动量、短时间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同时还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尤其是老年人,一旦出现低血糖、头晕等问题,就要马上停止锻炼,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陆一帆提醒,“老年朋友自我感觉再好,每次锻炼时间也别超过半小时。”

    运动强度尽量“轻”

    那么,夏季运动强度究竟应该如何控制呢?

    陆一帆说,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夏季运动应该像沙滩排球那样动感十足,但其实,散步、游泳、骑车等“轻”度的运动更为合适。这些运动不会使体力消耗过快,可以“保护”大家的积极性,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也较为“安全”。而网球、篮球等活动量较大的运动则应适当减少。

    假如长年坚持某项运动,到了夏天也应该减少强度。例如:平时天天慢跑1小时的,夏天跑40分钟就够了。保证运动量比春秋两季少1/3,是最为适宜的。

    运动时间尽量“松”

    夏天的中午和下午,太阳“毒”、气温高,这时候运动很轻易脱水、中暑。因此,陆一帆提醒大家,应该选择在室内或气温较低的早晨、傍晚进行运动。

    此外,运动时间应该尽量“松”一些,也就是说,假如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整块的运动时间分散到全天各个时段:早上打打太极拳,中午在室内玩玩哑铃、呼拉圈,晚上再去游泳或健身路径运动,既可以保证锻炼效果,又不会让身体过于疲惫。

更多中药材
  •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
  • 黄帝内经讲呢,“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意思呢,就是说夏季啊,要保持我们心情愉快,切勿发怒,使精神之华英,适应夏气,否则呢,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我们心脏,到秋天呢,容易发生疾病。......
  • 教大家一个方法,用30到50克黄芪加适量的水,用黄芪煮出来的水再用来煮大米,黄芪是大补元气的中药,它能补气,所谓气呢,是一种能量,气不足的时候啊,就疲劳,耐力差,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黄芪水煮粥煮饭,连着吃一周,一般气虚的人就会感觉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