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夜啼的中医解决方案(图)

    婴幼儿一到夜间就哭闹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地哭闹,但白天却很正常,这种现象叫做夜啼症,从初生的婴儿到3岁以内的孩子比较常见。

    夜啼的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发热、呕吐、泄泻、口疮、外伤等。也多不是因伤乳食、饥饿、皮肤瘙痒等引起啼哭。孩子内脏有寒凉,入夜阴寒气盛则脏更寒,致使心烦腹痛,引起夜啼。也有的是因受到惊吓或心火内热所致。总之,夜啼是因寒、因热、因惊所致。其病在脾、心。

    因夜啼的原因不同,中医主张对其进行分型治疗。

    其一,脾脏虚寒。

    婴幼儿吃了过冷的东西或寒性的母乳(母亲过量吃生冷、冰镇食品),或外受风寒侵袭肚腹而感寒伤脾,会出现哭声低微、睡喜蜷曲、腹喜摸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色青、面色青白、唇舌淡红的现象。治疗时可服用温脾散寒的药物,比如中成药附子理中丸。脾虚的孩子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以及坚果等零食。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

    其二,心经积热。

    一般因为母亲喜食辛辣、厚味、不易消化的食物,奶水为热性,孩子吃后产生内热,或重衣厚被、室内闷热造成婴儿热郁于内而成心火上炎,心热躁扰而哭啼。表现为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火则哭声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可以用具有清心导赤作用的中药治疗,如导赤丹,内服,每次1丸,每日2_3次。

    其三,暴受惊恐。

    孩子神志怯弱,心气不足,突见异物,则暴受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造成惊恐神怯而啼。表现为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哭声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等。应用镇静安神的药物治疗,如琥珀抱龙丸,每次1丸,一日2次。

    保持居室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凉;母亲注意保养,饮食上少吃辛辣、厚味、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寒凉、冰镇、生冷等食品;脾寒夜啼者注意保暖;心热夜啼者慎勿过暖;惊恐夜啼者保持居室安静。

更多中药材
  • 测试测试sc测试测试sc测试测试sc......
  • 偶尔的口臭可以通过刷牙、漱口和调整饮食来去除。但如果口臭经常发生,很可能是疾病或身体不适。诱发口臭最常见的因素是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往往会产生大量腐败的气体,如肠胃阻塞,如便秘、胃胀、腹胀、腐烂的气体会通过食道、口腔排气,从而形成所谓的......
  • ► 飞蚊症是什么?眼睛的飞蚊症大多属于正常的老化现象,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变,例如视网膜脱落,眼睛发炎等。► 飞蚊症有什么病症?视线范围内出现点状、线状、网状、水泡状,半透明或透明物件或看东西时,发现灰黑的点状或呈线状影像,随著眼球的移动,慢......
  • ►抑郁症是什么?过去常被称为神经衰弱,属于轻度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出现障碍,导致身心失衡,情绪会继续抑郁,对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思想会变得消极,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抑郁症的定义是:患者持续两周以上,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既定的生理或心理症状......
  •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