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冬练三九掌握八个要领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但“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些俗语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应麟说,体育运动是接触寒冷的最好方式。事实证明,冬季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能够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同时,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有利于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这样,人的抗寒能力就可明显增强。

    但王医生也同时提醒,冬季参加体育运动尽管好处很多,但有些问题要必须要引起注意:

    一、不要在汽车频繁来往的路边上活动,因为汽车在行驶时会带起很大灰尘也会排出废气,距离人们的呼吸道很近,能直接被吸入体内,从而促成急性或慢性病症发生。在健身活动时尤其不要在交通指挥灯、马路转弯处或汽车站附近进行。

    二、在进行长跑等运动时,容易将冷空气吞咽进胃肠道,从而引起胃肠痉挛性剧痛或腹胀。因此,为减少吞咽进过多的冷空气,运动时不宜张口呼吸、嚼口香糖、说笑打闹等。在进行体育比赛前两天应少食芹菜、韭菜、大豆、扁豆、甘薯等纤维及氧化酶含量高的食物,可减免运动时发生的腹胀。一旦腹痛或腹胀难忍,被迫终止运动时,可酌食少量生姜、芥末粉、豆豉、葱白等具有温胃散寒作用的食品。在脐周围涂松节油或樟脑醑擦剂,加敷热水袋可帮助排气消胀。

    三、要避免着凉,冬季到户外锻炼,要适当穿得暖和些,戴上帽子和手套,如果风太大,要戴上口罩。但也不要穿得太厚、太臃肿,以免妨碍身体的运动,加重身体的负担,乃至出汗太多,反而招致感冒。在运动中间休息时,切记穿上外套,不可任风寒乘浑身毛孔大张之时,侵入体内致病。在锻炼结束时,如果身上出汗,要擦干汗水,换上干软的内衣。要是靠身体把汗焐干,就会觉得全身冰凉,容易感冒。

    四、不要在众多冒烟的庭院或街道胡同里锻炼,这对健康的损害也是不小的。烟雾、废气都会直接损害人体健康,引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冬日的锻炼活动宜在大气污染轻或无污染的地方进行,如山谷、溪流旁、树林草地、空气清新洁净的地方,使我们的机体在锻炼的同时吸入多的新鲜空气。

    五、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这一点对于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尤其重要。此外,在冬天的早晨,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上下对流活动,早晨生活、工业排出的废气不能向大气层扩散,造成室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这时在室外运动就不如在室内活动了。

    六、冬季锻炼,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人在冬季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会使皮肤和肌肉立即收缩,关节和韧带僵硬,体内的代谢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若立即开始锻炼,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而且由于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应症状。因此,应做好准备活动,使浑身的肌肉、关节活动开,体内器官,尤其是心脏进入适应运动的状态,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得到改善。准备活动要做到浑身发热,这样开始活动,便会觉得四肢有力,精神饱满,寒冷也不足惧了。

    七、冬季冷水浴是不少人喜欢的冬季锻炼。事实证明,这是能够提高耐寒力的有益运动。但是,应该根据体情况选择全身性冷水浴还是局部擦身。全身冷水浴水温应在10~16摄氏度,脱掉衣服,站在淋浴喷头下迅速冲洗,时间不宜过长,2~3分钟即可。进行这种锻炼最好从夏天开始,每天坚持,这样到冬天就可以达到适应锻炼的目的。局部擦身的水温可在8~12摄氏度,用毛巾蘸湿迅速擦身,局部擦身选择的部位常常是面部、耳部、手部、脚部等。这种方法男女老少均可采用。

    八、冬季的室内锻炼。当室外大风降温、大雾、降雪不宜室外活动时,室内的适当活动也是冬季锻炼的好办法。在室内锻炼时,要选择向阳的房间,先将室内通风换气后,可以在室内做体操,活动腰腿,也可以做气功锻炼,应选用动静结合的功法为好。也可以自己编一套健身操,比如有颈椎病、腰腿痛、高血压等病的人,可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做四肢、腰腿活动,尤其在头部的搓、按、捋、梳等手法,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更多中药材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