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冬要“藏”好

    中医认为,冬天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二气闭藏,故谓之“冬藏”。现代医学认为,“冬藏”是人体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刺所做出的反应,并且冬要“藏”好,贵在抓“早”:

    纤维蛋白原升高,防治要早。

    冬季,血液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上升,对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及心脏病人,特别在血流最缓慢的凌晨4~6时,很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栓塞,因此采取措施要早。其对策是:

    1.在清晨起床前喝300毫升温开水使血液得以稀释。种保健方法被称之谓“内稀释”。

    2.早餐后服一次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减少血液的凝固性。

    3.多吃有抗凝作用的洋葱、大蒜、生姜等蔬菜。

    血压升高易诱发心脑疾病,服降压药要早。

    寒冷的刺激,使外周小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血液涌向大血管。血液的“内藏”会促使血压升高,高血压者将不胜负荷,容易猝发心脏病和脑溢血。预防对策是:及时调整用药时间。根据生物钟用药学的研究,药效持续4~6小时的短效降压药在睡醒时服一次,下午2时后再服一次。药效持续12小时以上的缓释降压药,可在睡前和起床后各服一次,以便在血压上升前使降压药达到有效浓度。另外,早上起床血压可上升20%,为防不测,晨练宜缓。

    心肌缺血,心脏病发病率高,用救心药宜早。

    血压升高和高凝血因素会促使心肌缺血,而缺血的心肌在疲于奔命时容易猝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据统计,一年中1/3~1/2的心脏病是在冬季发作的。其对策是:1.适时增加心脏病用药。2.注意在清晨睡醒时及早服用一次复方丹参滴丸之类的冠心病用药,3~4小时后再服一次,增加上午的用药剂量和次数,因为上午猝发心脏病的危险,是24小时中其他时间的2~3倍。

    感冒是百病之源,冬季防寒宜早。

    气温骤降,冬季的感冒、气管炎比其他季节多,而这些看来是不起眼的小病又常是诱发许多疾病,特别是引发心脏病的重要诱因。其对策是:常用冷水洗脸,增强血管对寒冷的应变能力,并在听到大风降温预报时就开始防寒。

更多中药材
  •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它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强的脑血管疾病,轻则,手脚活动不利,重则,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清晨发作脑梗的机制,主要有两点,我今天给大家详细讲一讲。第一,就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是跟血压的波动有关系,那血液运......
  •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第一个,就是劳累过度,主要是指重体力劳动者,还有久站久立久坐的这些人,通常重体力劳动者,要搬重物,那么这个腰就要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个腰椎,还有周围的肌肉造成损伤,那平时工作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这个腰部,久坐久立的人应该适......
  •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